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无人机开启锡林郭勒草原禁牧新时代

  夜幕降临,在锡林浩特市朝克乌拉苏木禁牧区域,一架无人机呼啸着腾空而起,沿着预设的航线,对重点禁牧区域展开地毯式扫描监测。

  “一旦发现违法放牧情况,无人机便迅速锁定目标,凭借高清镜头精准分辨出畜群种类和数量,记录下确凿证据,同时即刻通过林长办向苏木乡镇执法部门通报。”锡林郭勒盟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海拉苏介绍道,这一科技赋能的巡查模式,大大提升了禁牧巡查效率,有力遏制了违法放牧现象,为浑善达克沙地的生态治理保驾护航。

  在锡林郭勒草原,科技之光正为浑善达克沙地治理开辟新的道路。曾经,传统治沙与禁牧监管手段在这片土地上遭遇诸多棘手难题。人工巡查耗时费力,尤其在夜间,监管视线严重受阻,有限的人力难以覆盖辽阔的区域。违规放牧行为偶有发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为实现突破,锡林郭勒盟精心编制《无人机禁牧区巡查服务方案》,确定重点巡护监测区域总面积22.72万亩,为科技治沙绘制出清晰可行的蓝图。无人机,这一新时代的“天空卫士”,挂载“多传感器混合相机H30T”,在夜色中用它的“火眼金睛”敏锐地捕捉牲畜与人员的热信号,精准甄别违规放牧行为,轻松跨越传统巡查的障碍,开启全天候、多时段的智能巡查新模式。

  无人机不定期抽查,不但强化了当地对禁牧工作的重视程度,还对潜在的违规者形成了强大威慑,大幅降低了执法成本与管理难度,使禁牧监管更加科学、规范。如今,无人机巡查已成为锡林郭勒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的常态化关键举措,科技力量正全方位为这片广袤草原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下一步,我盟将继续深耕科技治沙领域,加大无人机巡护力度,让无人机的翅膀在草原上空更有力地挥动。”海拉苏说。(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张璐)

  ​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