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本网原创

“国家的孩子”寻亲背后,有这样一群志愿者……

  周六君(左一)与“国家的孩子”韩爱荣(左三)合影

  见证团圆时刻(资料图片)

  周六君在“国家的孩子”认亲现场接受采访

  春节期间宜兴的寻亲志愿者在乡间采集血样

  从宜兴认亲归来的“国家的孩子”为锡林郭勒盟公安局民警送去锦旗(资料图片)

  文·摄影/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首席记者   查  娜

  大年初二晚上,在与周六君微信交流时,他告诉记者自己当天去离家一百多公里的乡下采集血样,因为天色已晚不能赶回去,只能在当地的宾馆过夜。过年期间,在外打工的人都要回家,是难得的采样时间,所以过了初一周六君和志愿者们就开始奔波在宜兴周边的乡镇。就在这个春节,周六君和同伴们的工作收获了喜讯——又有两名锡林郭勒盟的“国家的孩子”离回家更近了一步。

  记者与宜兴市大爱无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周六君相识是在1月18日,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国家的孩子”呼和的妻子儿女回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认亲现场。当天的认亲仪式上,周六君代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宣读了由其出具的亲缘关系确认书。

  正是通过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和宜兴市大爱无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志愿者们的努力,帮助离世30年的“国家的孩子”呼和找到了阔别60多年的兄弟姐们,并由呼和的妻子和儿女代他完成了寻亲的遗愿。

  在宜兴几日的采访,让记者体会了寻亲志愿者们的付出与不易。领着记者去认亲现场的路上,周六君指着从市区到乡间的一处处街道说:“60多年前这里还都是农田,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这些农区都断了粮,为了让年幼的孩子能有条活路,很多人家就抱着孩子乘船、坐火车,辗转奔波到上海,把孩子留在上海,希望他们能被好心人收养。”

  周六君告诉记者,自己成为寻亲志愿者源于家族的辛酸往事。1960年的自然灾害时期,周六君家族就有9个孩子被送走,其中就有1958年出生的周六君的亲姐姐。2023年春节,周六君偶然看到一部名为《国家孩子》的电视剧,一边看一边流泪。通过这部电视剧,周六君才知道,原来1960年前后上海周边的很多孤儿,被送到内蒙古抚养。

  周六君想到,也许被送出去的9个哥哥姐姐可能正在内蒙古生活。于是,周六君产生了寻找亲人的念头。2023年3月5日,周六君踏上寻亲之路,开始在宜兴、溧阳、常州、武进、江阴、无锡、苏州、上海等地扫村打听哪家在大饥荒时期送走过小孩,并将有寻亲意愿家庭的血样寄给浙江、内蒙古警方进行比对。

  在2023年4月,作为当年接收“国家的孩子”最多的盟市,锡林郭勒盟公安局成立“国家的孩子”寻亲专班,依托刑侦技术特别是DNA比对技术,帮助失散多年的亲人确定血缘关系。周六君和志愿者们,成为了公安机关在江苏等地采集血样的得力助手。

  2023年8月后,周六君和志愿者们采集的血样比对成功了4对家庭,其中就包括韩爱荣在内的2名来自内蒙古的“国家的孩子”。2023年11月18日,在韩爱荣认亲现场,寻亲志愿者们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公安局的寻亲民警建立了联系。周六君告诉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大队民警,宜兴周边1960年弃婴很多,希望内蒙古警方能帮助他们寻亲。

  民警回去后将这一情况汇报给局里。经过公安部门和寻亲志愿者们的通力合作,一个多月时间里又有6位内蒙古“国家的孩子”与宜兴的亲人比对成功。

  每一次跨越60多年的骨肉团圆,都鼓舞着志愿者们继续寻找,但一年多的扫村找人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通过DNA数据寻亲也不是一件易事,这不仅需要寻亲者本人的血样,也需要千里之外家人的血样。从发现可能的家系范围,到逐步缩小直至精准锁定,经常需要几个月甚至十几个月的时间。这时候,就需要当地的志愿者配合采集血样。寻亲志愿者们在这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因为需要当地居民配合采血,很多人把志愿者当成骗子,直接轰出去。

  志愿者们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一遍又一遍地走访解释,或者寻求当地公安部门的帮助,最终用真诚和耐心逐渐取得了家属的信任。在寻亲过程中,志愿者们经常需要去偏远的乡村摸排走访,往往一天就要开车跑上百公里。除了倒贴油钱,还要自掏腰包帮那些外出不方便的人寄送DNA样本。尽管这样,志愿者们还是觉得,能共同见证团圆的感人时刻,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变得值得了。

  和他一起工作的志愿者周岳英告诉记者:“退休后我参加了几次周六君他们组织的寻亲会,深受感动。于是我就跟着他也成为了一名寻亲志愿者。”。如今,周岳英也是服务中心的骨干力量,常年奔波在寻亲的路上。在周六君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加入寻亲志愿团队中,目前服务中心已有20多名志愿者,多数都是退休人员。

  近两年的时间里,志愿者们已经跑遍了宜兴市大大小小的村镇,走访数千户人家,累计收集到了300多个曾经送走过孩子家庭的DNA样本。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他们已帮助韩爱荣、李永、李世英、王志强、宝力道、布日那、吴挹江、呼和等15位“国家的孩子”找到了亲人。

  今年的元宵节前后,宜兴市大爱无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志愿者们还将帮助两位通辽市的“国家的孩子”与其宜兴的亲人团圆。

编辑:李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