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机器轰鸣、设施农业搭棚通电施工忙、精深加工生产线马力全开……全区各地多个农牧领域重点项目的建设现场热火朝天,奏响一首首春日奋进曲。
一年春作首,奋斗正当时。走进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镇哈布哈嘎查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现场,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来回穿梭,工人们忙着修建机耕道、铺设灌溉管道。据了解,2025年科左后旗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12.63亿元,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50万亩以上。
在巴彦淖尔市,由水利、农业、工程概算等行业人员组成的工作组正紧锣密鼓地集中评审各旗县区2025年超长期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本,评审工作较往年提前2个月左右,为春耕前开工建设打好提前量。
作为重大投资项目,今年内蒙古将建设850万亩高标准农田。全区各地坚持早谋划、早动手,抢抓春耕前施工窗口期积极开工建设。目前,全区超35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拉开复工复产序幕,人员、机械、材料陆续进场开展田块整治等工程,工期较往年提前了1个星期左右,预计春耕前200万亩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投入使用。
“今年的项目建成后,全区高标准农田将达到630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有力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自治区农牧厅农田建设管理处高级工程师潘龙说。
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五家尧村的中天现代设施农业科技转化示范园温室主体及园区配套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完成。目前正在进行高架栽培槽系统、绿色防控设备、自动轨道运输车、水肥一体化设备、自动卷帘及放风等智能化环控设备调试。
2025年,内蒙古计划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5万亩,将继续以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大型智能连栋温室“一棚两室”为建设重点,通过新建、维修改造、提档升级3种模式提高设施农业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五化”水平,加快构建布局科学、用地节约、智慧高效、绿色安全、保障有力、良性循环的设施农业发展格局。
春潮涌动,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同样开启了“加速模式”。
在通辽市科左中旗,内蒙古蒙元饮膳医药生物有限公司的片剂、粉剂、液体剂、浸膏、软硬胶囊生产线已开工建设。同时,年产7500吨牛骨肽、羊胎素、牛羊胶原蛋白、中蒙医药食同源粉剂提取物产品生产线以及2条中蒙药及杂粮杂豆提取生产线已经投入繁忙的生产中。
在巴彦淖尔市,内蒙古富健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动物油脂为原料,开发研制火锅底料、烘焙用油、药浴用油、化妆品等产品。 “1只羊的羊尾重3斤左右,成本约18元。现在加工成婴幼儿药浴产品和化妆品系列产品,产值能提高到1500元,相当于1个羊尾做出了1只羊的产值,每只羊能为农牧民增收约500元。”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内蒙古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73%以上。2024年12月,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的若干措施》,围绕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培育精深加工企业、促进精深加工优化升级等9个方面细化具体措施,进一步提高全区农畜产品及副产物精深加工能力。今年,内蒙古将开展培育壮大农副食品加工业行动,大力推动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力争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75%。
项目落地,方为实干。“我们制定了助企行动工作方案,列出重点工作清单,鼓励企业参与产业集群、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农牧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多措并举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同时,着力提升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养殖、精深加工、高标准仓储物流、品牌营销和大数据平台建设能力,构建以产业集群为骨干、产业园为引擎、农业产业强镇为基础,盟市旗县乡镇梯次布局、点线面协同推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自治区农牧厅乡村产业发展和农垦处处长黄伟说。 (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韩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