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内蒙古科创新赛道】兴安盟成为全国最大生物育种新品种大豆种植基地

  本网兴安2月9日电(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高敏娜  通讯员  李健萍)2月8日,记者从兴安盟农牧局获悉,2024年,兴安盟推广生物育种大豆30.53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生物育种新品种大豆种植基地,科右前旗成功申报“自治区级大豆制种大县”。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大豆生产基地之一,2024年,兴安盟大豆种植面积达229.41万亩,居全区第二位,实施种植面积连续3年超200万亩,大豆已成为兴安盟第二大主栽作物。近年来,兴安盟以生物育种产业化试点任务的经验优势为基础,充分利用既有的科研合作基础、产业发展基础,在科研合作、成果产出、基地建设等方面优先实现点位“突破”,逐步带动兴安盟生物育种产业全链条发展,形成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的新质生产力。

  2024年以来,兴安盟运用市场思维、市场手段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政府部门间联动机制逐步完善,网格化服务机制日趋成熟。从农业农村部到县乡村共六级技术指导组116人和企业技术指导组23人,采用分乡包片的网格化服务模式,在选种期、播种期、除草及其他田管期开展集中、分级、到田3种形式的技术服务,将新品种特性及栽培管理要点,面对面地教授给农民,让农民进一步体会到种业“芯片”带来的技术红利。

  2024年,兴安盟大豆亩产321.7公斤,再次刷新内蒙古纪录;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镇东方红村大豆高产典型案例入选全国2024年大豆清种春播模式高产典型案例;建设生物育种示范片71个,大豆5个新品种(中联豆1505、中联豆1309、脉育526、脉育511、脉育565)推广面积达30.53万亩。目前,兴安盟大豆协同推广项目共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8个,示范面积7300亩,重点开展大豆大垄密植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示范、优质双高大豆品种筛选、根瘤菌剂筛选、ARC菌剂与根瘤菌剂配施等试验示范内容及种植模式改进创新,通过试验示范进一步提升大豆生产水平,更好地在全区大豆产业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均衡增产,达到提单产、创高产的目标。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