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时政新闻

攒厚绿色家底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从内蒙古自治区两会部署看奋进中的内蒙古

  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近年来,内蒙古牢记“国之大者”,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挺在前头,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将“以治沙和节水为牵引,全力推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作为要重点做好的11个方面工作之一,进一步明确了推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方向和路径。

  鼓足干劲、接续奋战。各相关部门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提前谋划、稳步推进,切实把任务清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绩单,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治沙为先  奋力夺取“三北”工程攻坚战新胜利

  2月7日,春节假期刚过,全区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通报了2024年内蒙古防沙治沙面积居全国首位的喜讯,部署了2025年生态建设任务,传递出咬定青山不放松,一鼓作气、一往无前奋力夺取“三北”工程攻坚战新胜利的坚定信心。

  “防沙治沙不仅要求快,更要求好。2025年我们要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示范性工程。”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局长王肇晟在会议上说。

  在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区,计划完成防沙治沙1058万亩,重点推动黄河“几字弯”沿岸实现防沙锁边林带全线贯通,推进毛乌素沙地省际交界区域裸露沙地全部歼灭。在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区,计划完成防沙治沙841万亩,大力推广“以路治沙”模式,建设穿沙公路2500公里以上,带动治沙360公里以上;继续推进三峡集团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治理项目,打造央地合作新典范;拓展实施“灭黄”行动,推动5个旗县实现流动沙地全部歼灭。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区,计划完成防沙治沙95万亩,实现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锁边林草带“合龙”,阻止两大沙漠“握手”。

  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将光伏发电与生态治理有机结合,是内蒙古打造的绿富同兴新模式。2024年,一体化工程治理沙化土地238万亩、配套新能源装机2727万千瓦,“光伏长城”初具规模。“2025年,一体化工程计划治理沙化土地140万亩以上,配建新能源装机1500万千瓦。目前,已经把年度任务分解下达到了各盟市,并指导督促各盟市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及早完成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化冻即行动、开春即开工。”自治区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说。

  以节水为要  不断提升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

  深入实施节水行动,不仅是下一步全力推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也是破解我区当前水资源瓶颈制约的重要举措。

  不等不靠,迅速行动。自治区水文水资源中心节水促进处副处长王俊介绍,自治区水利厅已经会同农牧厅、工信厅等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方案围绕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突出抓好农业节水、加快推进工业节水、促进城乡节约用水等8个方面分类提出27条具体举措,通过加强用水总量指标管控、分行业确定节水指标、分盟市确定节水目标、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动城乡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发挥水资源税杠杆调节作用等关键环节的硬约束,倒逼全区域、全行业节水,不断提升自治区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

  根据实施方案要求,2025年全区用水总量将控制在196.3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2%以上。

  内蒙古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农业用水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10个百分点,节水潜力巨大。开年,自治区农牧厅联合自治区水利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农业节水提升年”行动方案》,提出进一步深入实施农业节水行动,2025年将新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200万亩以上,实施管灌改滴灌改造提升工程面积150万亩,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271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2.7亿立方米,全面推进全区农业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

  以转型为本  促进节能降碳绿色发展

  春节期间,大唐呼和浩特铝电公司开足马力促生产,冲刺新年开门红。就在1月初,企业燃煤自备电厂可再生能源替代360兆瓦光伏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成功实现“煤电铝”向“绿电铝”转型,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17万吨,减少碳排放量47万吨。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促进节能降碳绿色发展”,正是要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物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下一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将聚焦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继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守护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一岭说。2025年,内蒙古将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线,大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基本完成黄河干流、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整治。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强重点建设用地准入管理,统筹协调推进生活垃圾、污水和村容村貌提升等农村环境整治行动。

  作为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区工信系统将从四个方面发力,一是推动两个“双控”转变提速提效,组织开展工业领域公益性碳排放诊断评估,构建符合我区工业发展实际的碳排放管理、企业碳效评价体系,加强工业碳排放分析、监控、预警、评价管理。二是加大工业节能节水攻坚力度,对标能耗标杆水平和水效先进值,推动工业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全覆盖,深入实施工业节水行动,今后新建工业项目水效不得低于国家行业用水先进值。三是优化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在重点工业行业普遍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创建,推动更多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上升为国家级。四是提升工业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水平,持续推动冶炼渣、化工废渣等传统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重点推进鄂尔多斯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大力培育一批工业固废及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霍晓庆  张慧玲  康丽娜  帅政)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