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央媒聚焦内蒙古

【央媒聚焦内蒙古·农民日报】集团化“育苗”农耕课“破土”——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掠影

  2025年2月13日,《农民日报》第3版刊发题为《集团化“育苗”农耕课“破土”——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掠影节》的文章,报道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积极探索,走出一条颇具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其中大刀阔斧推进的集团化办学策略,以及“校内+校外”双轨并行的农耕文化教育模式,已成为当地教育的崭新名片。

  《农民日报》(2025年2月13日03版)

  报道如下: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近些年,康巴什区积极探索,走出一条颇具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其中大刀阔斧推进的集团化办学策略,以及“校内+校外”双轨并行的农耕文化教育模式,已成为当地教育的崭新名片。

  优质教育 均衡发展

  近些年来,在“以工代赈”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康巴什区大量成功转移农牧民实现就业安置。然而,孩子的教育问题却成了压在他们心头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转移农牧民集中居住的片区学校,与城中心的名校相比,无论是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还是课程资源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距。”康巴什区教体局基教办主任白江桥表示,“为打破这一教育发展的瓶颈,康巴什区教育部门一直在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自2021年起,当地相继出台了《康巴什区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和《康巴什区集团化办学推进方案》,明确了“名校带弱校、名校带新校、名校带城郊校”的集团化办学思路。通过全方位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精心优化师资配置、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持续加强评价改革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曾经困扰家长们的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教育资源实现了更为均衡、合理的配置。如今,康巴什区的不少家长感慨:“家门口的学校,也能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了。”

  农耕文化 浸润心灵

  在集团化办学稳步推进的同时,康巴什区的农耕文化教育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校内+校外”厚植优秀农耕文化,创新推出一系列寓教于乐的农耕教育活动,成绩斐然。

  暖阳下,学生们在田间忙碌着,他们手持工具,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农耕活动。“参加这次活动后,我深深体会到农民伯伯的不容易,以后我会更加珍惜粮食,不浪费一粒米。”一位参与农耕体验活动的学生感触颇深地说。

  这样的户外农耕体验活动,康巴什青少年活动中心已连续举办3年,累计吸引近千名学生参与其中。“起初,只是想做个体验活动,让孩子们亲近自然、体验劳动。但随着劳动教育正式纳入国家课程体系,为满足更高的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探索创新,让劳动课程更系统化、结构化。”负责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的生活与技能教研组教师武艳平介绍,如今,青少年发展中心已精心推出一系列农耕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在户外农耕体验活动中,沉浸式参与从开耕仪式到土地分配、选种种植,再到最后丰收大作战的全过程。

  在康巴什第一小学北校区,“呀!土豆!”等农耕文化活动同样深受学生们喜爱,他们亲身参与土豆种植、悉心记录土豆成长,活动结束后的“土豆汇报”更是别出心裁,生动呈现出土豆的“前世今生”。

  文化传承 创新发展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农耕文化蕴含着勤劳、智慧、感恩等诸多美德。将其引入校园,是康巴什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他们深知,教育的使命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品德的塑造与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康巴什区,集团化办学与农耕文化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劳动课程不断丰富完善。武艳平表示:“除了经典的农耕体验外,青少年发展中心还开设了美食烹饪课、中医药课程等。在这些课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亲手烹饪出一道道简单可口的饭菜,还能制作出具有不同功效的中药茶包,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与此同时,康巴什第一小学北校区还巧妙地将农耕文化融入美术和科技课程。在美术课上,孩子们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农时画卷;在科技课上,他们大胆创新,设计智能牧场,实现牛羊分圈的智能化管理。

  该校校长马仁颖感慨道:“集团化办学让我们学校焕发了新生机。而农耕文化的融入,则补齐了城市孩子的‘农村经验’,让他们在劳动中学会珍惜、懂得感恩。”

  从集团化办学均衡教育资源,到农耕文化教育润泽心灵、传承文化,康巴什区在教育创新的路上稳步迈进。(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见习记者 李丹迪)

  制作:丛龙慧

编辑:梁波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