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传承雷锋精神 走出一路霞光

  “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颗螺丝钉。”《雷锋日记》中的经典语句也是通辽市开鲁县原糖业烟酒公司退休干部冯占荣一直坚守的信念。

  1998年,冯占荣光荣退休。作为一位老党员,退休绝不意味着停止奋斗,而是成为她为人民服务新篇章的起点。

  退休后不久,冯占荣发现,小区里一位名叫代景兰的老人与老伴相依为命,身边没有其他亲人,很是孤独。于是,每次上街买东西,她都要拐到代景兰家中,问问老人需要什么。知道老人爱吃她亲手做的辣酱、韭菜花、黄瓜咸菜,冯占荣便不辞辛劳,一次次在自家厨房忙碌,只为给老人送去温暖与关怀。2018年,代景兰的老伴去世,孤身一人的老太太住进养老院,冯占荣就隔三岔五地坐公交车去看望老人,直到老人去世……多年来的相处,让冯占荣和代景兰跨越了邻里之情,她们都把对方当作了彼此的亲人。

  冯占荣的家乡在开鲁县义和塔拉镇五合村,村里有14位80岁以上的老人,冯占荣通通记挂在心上。逢年过节,她回到家乡,哪怕是一袋水果、一箱月饼、一筐鸭蛋,也要亲自送到每位老人家中。

  2009年,冯占荣的老伴被确诊尿毒症,每周要进行3次透析,一次透析需要4个小时。照料老伴成了冯占荣的重心,她的生活变得紧张而忙碌。

  在老伴透析的日子里,冯占荣认识了一位同样患尿毒症的年轻人小王。小王住在百里之外的麦新镇水泉村,母亲去世多年,父亲已另有新家。小王结婚生子后不幸患病,妻子不辞而别。他透析一结束便着急往家奔,是为了给孩子做一顿晚饭,但每次回到家,天都黑了。冯占荣听着小王的遭遇,心疼得泪湿了眼窝。她向医院申请把老伴和小王分到同一间病房,安排在同一个时间段做透析,这样,她做饭的时候就可以多做两份带给小王。

  后来冯占荣的老伴去世了,但她对小王的关爱却没有停止。每到小王透析的日子,她便早早起来忙着做饭,常常做的是饺子,等小王透析结束的时候,饺子已经送到了病房。除了饺子,冯占荣的爱心饭盒里还经常装着热气腾腾的包子、花卷、馅饼……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颗爱心却能点燃无数希望之火。在冯占荣的爱心感召下,2021年6月,“冯姨爱心团”正式成立,为县医院血液透析患者开展牛奶捐助活动。3年来,“爱心团”从最初的4人逐渐发展成涵盖各行各业61人的大团队,团员最小的29岁、最大的88岁。他们共同把名字写进“爱心账单”的日记本上,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份沉甸甸的爱心承诺,每一页记录都是共产党员与群众携手共克艰难、传递温暖的生动写照。

  2021 年 3 月,冯占荣又肩负起新的使命——到全县中小学去宣讲雷锋精神。课堂上,她声情并茂地讲雷锋的故事,也讲“爱心团”的事迹,用质朴的语言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一颗颗 “向善的种子”。“爱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勿因善小而不为”,这不仅是冯占荣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更是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生践行的准则。

  如今,在冯占荣的感染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冯姨爱心团”中来,播撒爱的火种,传递爱的力量,让雷锋精神在开鲁大地绵延不绝。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冯占荣在传承雷锋精神这条路上,走出一路霞光,她也因此先后被中组部、自治区党委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杨柳)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