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经济新闻

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工代赈中央投资帮助内蒙古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本网2月17日讯(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李永桃)2月17日,记者从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获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区2025年度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2.9亿元,支持地方实施52个以工代赈项目,计划吸纳4600名农村脱贫人口和其他低收入群体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发放劳务报酬9300万元,计划开展就业技能培训4450人、设置公益性岗位120个。

  据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投资聚焦困难地区重点群体,强化“雪中送炭”“赈灾救急”。资金主要投向覆盖我区11个盟市33个旗县,重点支持劳务用工量大、技术门槛低、工程机械作业少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吸纳低收入群众特别是农村脱贫人口、防返贫监测对象、因灾需赈济人口、易地搬迁脱贫群众等参与项目建设,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聚焦帮助群众就业增收的“初心”,突出“鱼渔双授”“志智双扶”。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要求各地按照“项目建设是平台载体、就业增收是根本目标”的原则,最大程度挖掘以工代赈项目用工规模,最大可能吸纳当地群众参与建设,最大幅度提高劳务报酬发放占比,多种方式开展培训提高务工群众技能,将赈济模式由传统的“搞建设、发报酬”,延伸到“提技能、增岗位、得分红”,务工群众将通过参与劳动和技能培训实现“既拿报酬、又长技能”。

  聚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做到“一钱多用”“一举多得”。以工代赈项目不仅充分吸纳带动群众务工和发放劳务报酬,还能有效改善项目地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提升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条件。据介绍,本批投资将支持各地修建通村公路、生产便道、产业路等各类道路167公里,新建大棚85栋,治理山洪沟23.2公里,治理护坡16.5公里等。

  “我们将加大争取以工代赈中央投资力度,指导各盟市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项目实施,进一步延伸扩大就业容量,在更大范围发挥以工代赈的作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