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内蒙古科创新赛道】造林成本降低28% 苗木抗逆性提升35% 固阳县节水凝珠肥成功破解造林缺水难题

  本网包头3月30日电(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蔡冬梅  通讯员  葛雪峰)记者3月28日从包头市固阳县林草部门了解到,在“三北”工程攻坚战中,固阳县国营林场联合云太众业公司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双方历时3年研发的节水凝珠肥成功破解造林工程缺水难题。

  2024年,固阳县国营林场在七分子樟子松林实施了节水凝珠肥试验项目,实验选取了一块样地,通过不施节水凝珠肥、雨季之前仅施入1颗、每次雨季来临前施入1颗节水凝珠肥3组实验,对比施肥前后林木的生长状况。近日,试验取得阶段性进展,田间试验数据显示:施肥样株较对照组含水量提升5%,叶绿素浓度增加0.4—0.5mg/g。目前该技术已通过国家发明专利实质审查,标志着固阳县旱区造林技术迈入新阶段。

  据介绍,节水凝珠肥是依托国内已成型的菌根技术融合矿原黄腐酸等有机物质,配比成促植物生根节水的易携带肥。其精准定量的特性可广泛应用于育苗、造林、抚育等多个环节,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测土定肥、依树定量、按照抚育需求施肥等方式用较低的成本提高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同时肥料中的微生物对土壤也会起到改善作用。在贫瘠区域施用节水凝珠肥,不仅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成分,提高林木的抗旱、抗寒和抗病能力,还大幅提升樟子松苗木的成活率与保存率。

  经测算,新技术可使造林成本降低28%,苗木抗逆性提升35%。项目达产后年产能达300吨,可满足10万亩造林需求,创造直接就业岗位120个,拉动物流、技术服务等上下游岗位200余个。该技术体系的应用,标志着固阳实现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突破。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为“三北”工程提供可复制的技术方案,更探索出生态治理与产业振兴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据了解,基于技术突破,固阳县林草局联合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跨领域创新联合体,重点攻关稀土元素改性技术,通过稀土金属配位效应增强肥料保水性能,计划2025年完成适地化配方研发,实现碳汇效率翻倍。固阳县林草局局长刘瑞龙表示:“我们将打造从实验室到林地的创新闭环,让每克肥料都承载科技力量。希望通过节水凝珠肥的推广应用,在做好固阳县‘三北’工程的同时,为包头市、自治区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推广应用一个造林新技术”。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