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监管部门研发的大口径流量装置为专利优势企业设备进行检定校准服务。(供图:内蒙古市场监管局)

内蒙古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现场为包头市新材料企业提供专利服务。 (供图:内蒙古知识产权局)

国家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大数据平台正式启动。(供图:蒙草集团)

伊利健康谷液态奶全球智造基地生产线。(供图:伊利集团)
2024年3月17日,兴安盟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工程全面开工。时隔一年,那个曾被称为“沙窝窝”的地方,如今已是沙障纵横、焕然一新。看着眼前一幕,兴安盟科右中旗林草局造林股负责人颇为感慨:“科技支撑是做好沙地治理的核心之一,沙障扎捆机、铺设机和固沙机等科技装备的运用,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工投入,还大大提高了沙障铺设效率与治沙质量。”科右中旗林草局造林股的同志介绍,这些科技装备,便是知识产权从“纸上”落到“地上”的生动注脚,也是创新成果从“纸上”落到“地上”的生动诠释。
就拿固沙机来说,这是蒙草集团自主研发的高端治沙装备,该装备及创新成果于2023年10月取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近两年已广泛用于全区沙地沙漠治理及退化草原区域生态修复。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连通科技创新和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桥梁与纽带。近年来,内蒙古通过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利用专利导航赋能重点产业、加强服务保障等多项具体举措,着力畅通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全流程服务环节,畅通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最后一公里”,以专利全链条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创新添底气
2023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蒙草集团建设全国首家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借此机会,蒙草集团开展新的科技成果转化,固沙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2024年7月,运营中心国家草产业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上线,这个拥有专利专题数据库、专利智能评估工具等6大功能模块的平台,集聚了1.91亿项全球专利数据、2400万篇国内外文献信息、1.44亿项商标数据、14.4万项植物新品种数据,并与官方数据定期同步更新,支持批量检索、自定义检索、图形统计分析。自平台上线运行以来,访问量已达万余次。目前,运营中心正在积极开展业务推广合作,引导草产业领域相关企业、高校、院所入驻,以加快推进草产业创新成果与专利落地转化。
除了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外,围绕乳业、新型储能、新能源重卡、矿产及冶金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产业,内蒙古新建自治区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20个。这些运营中心,全力为链上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以前,区内企业想听一下国内知识产权政策的权威解读,或者想了解国内外最先进的知识产权软件工具,往往邀请不到权威专家或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前往外地各处参会,时间和费用成本都比较高。自2023年5月内蒙古乳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获批建设以来,借助各种论坛,企业可以将知名专家和企业管理者请到家门口,乳企可‘一站式’获取最新、最权威的一手信息。”内蒙古乳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负责人说。
据悉,截至目前,内蒙古乳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已为伊利集团、澳优乳业、伊家好等乳产业链上数十家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专业服务与支持。
链上企业受益于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全链条服务,获得了更多的创新发展活力与底气。伊利持续聚焦消费者多元化需求,以创新服务于产品升级,旗下拥有的液态奶、乳饮料、奶粉、酸奶等几大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稳坐亚洲乳企头把“金交椅”;蒙草集团通过自主研发、改造、引进高端治沙机械等创新方式助力沙地沙漠治理与生态修复,其研发的高端治沙固沙装备已广泛应用于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治理和东乌珠穆沁旗退化草原、乌拉盖退化草原修复,为内蒙古高质量推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专利导航增实力
如果说,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建立是专为链上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那么,专利导航就像专利全链条服务中的“汽车导航”一样,主要是引导各类重点创新企业避开“拥堵路段”,让企业科技创新与研发、产业转型升级之路更加顺畅。
近日,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收到一封来自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的感谢信。信中点赞该中心为企业提供的煤制乙醇及乙醇下游市场产品专利导航服务,使企业在创新研究、产品研发、技术合作等方面获益匪浅。
“目前,集团正在布局10万吨生物乙醇项目,旨在延长乙醇产业链、提高生物乙醇项目产业附加值。《内蒙古煤制乙醇专利微导航报告》《乙醇下游市场产品专利微导航报告》为企业科学规划技术路线、制定更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提供了帮助。”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与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高扬说。
受益于专利导航服务的企业还有很多。“内蒙古专利导航分析成果发布至今,我们公司申请发明专利91项,其中2项专利获意大利授权,4项专利获卢森堡授权,为我们开拓国外市场、实施国际化战略奠定了基础。”金宇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专利导航帮助公司更好地了解到行业的专利布局、前沿创新方向、竞争对手发展情况等信息,避免了企业盲目研发,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近年来,内蒙古在稀土、新能源、现代煤化工、特种合金等重点领域实施了10个专利导航项目。结合各盟市产业特点,2024年7月,自治区在巴彦淖尔市发布农业机械和蒙医药产业专利导航成果,11月在锡林郭勒盟发布风电装备、太阳能级单晶硅多晶硅和氢能产业专利导航成果……这些扎实有效的举措,为所属领域企业在产业规划、技术研发、风险防范及专利布局方面提供了决策支撑。
保障服务接地气
守护知识产权,就是守护创新成果,也是守护新质生产力。全力优化服务,加强政策激励,梳理盘活存量专利等,成为当下畅通专利转化运用“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今年3月初,自治区知识产权局组队赴浙江省开展专利转化精准对接活动,旨在助力内蒙古优势企业在区域合作上有更大作为。最终,我区稀土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煤化工、无人驾驶等领域的9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和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宁波材料所)达成深度合作——在稀土领域,内蒙古丰富的稀土资源与宁波材料所在永磁材料、储氢材料方面的技术积淀形成互补;在煤化工领域,我区对于煤炭清洁利用的迫切需求,与宁波材料所自主研发的“煤焦油两段加氢生产清洁燃料”等技术高度匹配,为双方携手攻克行业难题、推动产业转型提供了广阔舞台。
目前,自治区知识产权局正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助企行动和区域合作行动,在东北三省、浙江省等地持续开展专利转化运用精准对接活动,全力推动专利技术的跨区域转化运用。
与此同时,围绕“知识产权强链助企行动”、自治区重点产业链,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自去年以来组织开展专利预审员入企业、下基层实践活动,先后服务呼包鄂三地17家创新主体,构建起保护中心与企业长效交流服务平台;在开展“点对点”“面对面”专利申请及创新成果转化运用等专题指导服务中,先后推动3家企业7件专利实现许可;助力3家企业4件专利实现转化运用,产生经济效益4441万元;协助5家企业34件专利获得质押融资金额达3360万元;累计推动45件专利实现价值转化,涉及金额约8000多万元。
系统谋划利长远
专利全链条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年我们将充分发挥横向协同与纵向联动作用,聚焦关键环节,系统谋划、统筹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工作,强化专利在产业链中的关键支撑作用,以培育高价值专利、构建产业‘专利池’、搭好专利转化平台、常态化开展优秀案例评选工作等十大举措,全力深化助企行动见实效,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处一级调研员闫朱林说。
目前,内蒙古共建成9家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服务领域涵盖生物医药、氢能、新材料、稀土等产业。培育中心聚焦前沿领域、攻克关键技术,持续激活高价值专利的内生动能,提升企业乃至产业整体竞争力,共形成国际专利10项、专利布局报告7项、高价值专利79项。在搭好专利转化平台方面,我区将国家专利导航综合服务平台存量专利盘活系统与“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对接联通,推动内蒙古16条产业链融入国家“百链千企”专利产业化推进工程,实现专利成果与产业精准匹配,企业在同一平台既可享受内蒙古激励政策,又可便捷地获取全国资源。
一个地区创新能力强不强,知识产权与专利是核心要素;营商环境好不好,知识产权与专利是关键指标。据悉,今年内蒙古将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实施一批引领性强的改革举措,推动成立知识产权发展中心,以提升综合服务效能;充分发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协作北京中心内蒙古服务站作用,扩增专利预审审查领域,力争新增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专利预审绿色通道,提升专利审查质量和效率;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开展“守护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推动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服务进驻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布局,搭建知识产权“一站式”集成服务平台……
守护知识产权,激发企业内生动力,自治区任重而道远;强化专利支撑,提升综合服务效能,以专利全链条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内蒙古前景光明!(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李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