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锡林郭勒盟2.2亿亩草场陆续进入为期45天的春季牧草返青期休牧。期间,该盟将通过“科学休牧+生态补贴”模式,以每亩1.125元的标准,发放2.5亿元补贴资金,切实让草原得以休养生息,实现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双赢。

牧民家的羊群被圈养在门前的固定活动场地。
与大草原的静悄悄相比,在苏尼特右旗赛罕乌力吉苏木脑干塔拉嘎查牧民额日登巴雅尔家门前却热闹非凡。羊群被圈养在不到3亩地的活动场所内,“咩咩……”叫声此起彼伏。
额日登巴雅尔家有7000多亩草场,休牧期间拿到8000元的补贴。“我准备了1000多捆青干草和12吨饲料,足够休牧期间牲畜需求。”他深有感触地说,保护草原生态每个人都义不容辞,只有草原的生态不断变好,牧民的日子才能越过越美。

工作人员在深入牧区进行休牧知识宣传。
为确保休牧政策落实到位,锡林郭勒盟各级草场监管部门借助智慧监管平台,运用高清摄像头和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将对休牧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测,精准识别违规放牧行为。同时,该盟林草部门和基层执法队员开展常态化巡查,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的监管网络。
据悉,2025年,锡林郭勒盟创新实施“分区差异化休牧”政策,根据各地气候特点和牧草返青情况,将全盟划分为两个区域,南部、西部7个旗县从4月1日开始休牧,中东部5个旗市则从4月5日开始,各地还可根据本地的实际状况,对休牧时间进行适当调整,让休牧政策更加精准科学。

青干草和饲料准备充足,牧民心中有底。
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草原保存较为完好、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温带草原,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监测数据显示,近5年,锡林郭勒盟草原植被盖度较上5年提高7个百分点以上,达到了48.48%,亩产草量提高18%,达到了每亩61.09公斤。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巴依斯古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