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本网原创

2024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元宝山积石冢入围终评

  据国家文物局消息,3月31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根据投票结果,20个项目入围终评,其中“内蒙古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入围。

  元宝山积石冢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下洼镇八旗村北1.5千米处的缓坡上。面积约8000平方米,以红山文化时期遗存为主,还包含少量赵宝沟及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其中,发掘的积石冢是目前内蒙古地区发现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集墓葬建筑与祭祀建筑为一体的红山晚期建筑遗存。

  2024年5~9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元宝山积石冢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1400平方米,揭露积石冢、墓葬、积石堆、祭祀坑、灰坑、颜料坑等遗迹近30处,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蚌器等各类遗物近300件。其中墓葬发现了目前考古发掘出土体量最大的玉猪龙,填补了考古出土玉器研究的空白。

  目前所发掘遗迹中属赵宝沟文化遗存的仅有一座灰坑,开口于积石冢同时期的垫土层下。出土遗物较为丰富,包括陶、石、骨、蚌器及大量动物骨骼。此遗迹应属于南部约1000米处的赵宝沟文化遗址,该遗址分布范围可能至此处,叠压至红山文化遗存之下。

  积石冢东部区域的风成堆积中发现几座晚期的积石堆,石堆大体呈圆形,碎石堆积而成,下部可见立砌而成的长方形石围,未发现墓葬及其他遗存。此外,发掘红山文化积石冢墙体时,发现墙体上叠压的石堆遗存中有上下叠葬的2具人骨,未见墓圹。身下有随葬的圆形磨石,周边有残碎蚌壳类遗物。人骨测年结果表明为距今3700年,根据发掘地层堆积中少量出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陶片,初步推定此类晚期遗存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

  红山文化时期遗存主要为积石冢。根据目前发掘结果来看,积石冢整体布局为北圆南方,北侧圆形建筑直径23.5米,外冢界墙在北部圆冢近半处向南延伸围绕呈方形;南部方形建筑的墙体长约45米。内冢界墙呈圆形围绕中部冢体一周,冢体残存0.4~2米,可见一至七层台阶状墙体自内冢界墙内侧向冢体中部层层内收似金字塔状。台阶状墙体上、冢墙墙根下皆摆放无底筒形器。累计发掘人骨遗存及墓葬共21处,包括台阶状竖穴土坑石棺墓、竖穴土坑石棺墓、石板瓮棺以及墙体堆积内出土的无墓圹墓。目前可确定为红山文化的墓葬有8座,其余人骨遗存有待下一步的测年结果。红山文化墓葬内出土陶杯、陶盘、蚌器、玉猪龙、斜口筒形器、玉冠饰、兽面带齿饰、玉环、玉璧等器物十余件。除此之外玉器大多集中出土于冢墙墙体内及垫土中,出土玉石器共计百余件,种类有猪龙、钺、璜、璧、环、蚕、蝉、龟、鸟、鸮、斧、凿、锥以及各类钻芯、玉料、切割料等,其中以环及钻芯最多。

  发掘过程中运用RTK及全站仪测绘、三维建模、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影像分析等科学技术,尽可能全面地保证发掘资料的客观性及完整性。对元宝山积石冢周边遗址及玉矿等的调查、勘探也在同步进行。

  元宝山积石冢的发掘为研究内蒙古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提供了新的资料,为深入了解红山文化晚期社会形态、组织管理,探讨红山古国礼制文明、文明化进程以及红山文化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贡献和意义提供了确凿的资料实证。同时为红山文化申遗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 文/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马丽侠

(图片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

WechatIMG3350.jpg

  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资讯截图

  积石冢西侧无底筒形器

  元宝山积石冢正射影像

  考古发掘现场

IMG_20250402_132137.jpg

  出土遗物:玉猪龙(上)和玉冠饰(下)

IMG_20250402_132146.jpg

  积石冢北侧

IMG_20250402_132158.jpg

  出土遗物照

编辑:郝小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