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1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2024-202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黄河防凌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副厅长,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邢国显,自治区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李彬,自治区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司环宇、自治区应急管理厅防汛抗旱处副处长牛国权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2024-202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黄河防凌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副厅长,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邢国显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各位对黄河防凌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本年度黄河内蒙古段防凌工作开展情况。
黄河内蒙古段河道长度约占总长度的六分之一,流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属于黄河的上中游。黄河凌汛灾害一直是威胁沿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风险。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近些年黄河防凌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不断完善,防御能力稳步提升,但黄河特殊的地理位置、河道走向决定了内蒙古防凌工作具有战线长、跨度大、凌情复杂的特点,仍存在发生较大凌汛灾害的可能。
2024年11月27日,黄河内蒙古段开始流凌,12月14日出现首封。2025年2月17日,黄河内蒙古段进入开河期,3月19日14时黄河内蒙古段冰凌洪水安全进入万家寨水利枢纽库区,标志着黄河内蒙古段安全开河。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黄河防凌工作,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与安全需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安排部署重点任务。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充分发挥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组织应急、水利、气象、水文等部门组成黄河防凌前线指挥部,进驻包头市靠前指挥各项工作。沿黄盟市党委、政府积极行动,各地干部群众坚守防凌一线,全力巡查排险。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确保了黄河凌汛期间没有发生较大险情,没有人员伤亡。
一是提前谋划部署。2024年7月22日重新修订了《内蒙古自治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进一步优化黄河防凌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和响应行动,提升应急处置效能;2024年12月26日制发《2025年开河期黄河防凌工作方案》,明确开河期黄河防凌前线指挥机构和各单位任务分工,确保防凌工作各个环节有人问、有人管、有人抓。
二是压实责任链条。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凌责任制,向社会公布了26名沿黄盟市、旗县黄河防凌行政责任人,重点落实了沿黄317处穿堤建筑物和66段堤防巡查防守责任人,确保重点区域、重点河段、重要工程的防凌责任覆盖到位。前线指挥部设置机动巡河等9个工作组,明确各组职责,统筹调度开河期防凌工作。
三是严密巡查监测。组织应急、水利、交通等部门成立工作组,对黄河沿线穿堤涵闸、险工险段、重要控导工程等重点部位开展全面排查,现场督导运营浮桥、施工栈桥拆除作业,及时清除行凌障碍,确保河道顺畅。利用“人员+车辆”、气垫船、直升机、无人机开展“陆、水、空”一体化河道凌情巡查工作,实时掌握黄河内蒙古段河道清沟分布、冰凌状态等情况,确保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四是加强会商调度。黄河防凌前线指挥部积极跟进天气、水情、冰情、工情变化,坚持“日会商、日调度、日报告”,每日组织相关单位召开会商会议,及时分析判断河段冰情变化和凌汛形势,调度指挥沿黄各地黄河防凌工作,向国家、自治区党委、政府报告开河工作情况,向社会发布开河工作动态。气象部门增设黄河防凌气象服务,水文部门设置45处水位视频监测断面,水利厅每日发布黄河内蒙古段开河形势示意图。
五是构建保障体系。统筹自治区本级1800余万元物资装备、沿黄各地防凌物资及国家防总办调拨的1.3万台(套)中央应急抢险物资,形成分级分类物资保障网络,强化物资储备。预置专业抢险队伍、防汛抢险专家及航空破冰、救援飞机形成空地联动机制,健全应急力量。沿黄盟市通过破冰抢险演练、重点部位巡查与智慧监测结合,提升凌汛风险预警和快速处置能力,切实筑牢“人防+物防+技防”立体化防线,完善防控机制。
虽然黄河内蒙古段主槽已经开通,但槽蓄水增量还没有完全释放,水位还没有完全回落。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将持续关注滩冰归槽带来的凌汛风险,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保持高度警惕,继续做好凌情监测和应对准备,坚决打赢防凌硬仗。
希望新闻界的朋友继续关心支持我区防凌防汛工作。谢谢大家。
2024-202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黄河防凌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李彬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就今年水利防凌工作有关情况做简要介绍。
受地理位置和黄河河道走势复杂等多重因素影响,黄河防凌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重点。自治区水利厅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水利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指导沿黄相关盟市水利部门主动向前一步,锚定“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黄河干支流堤防不决口”目标,充分发挥人员、技术、工程等优势,切实强化责任落实,扎实做好凌情监测预报、骨干工程调度、跨河设施管理和堤防巡查防守等工作,全力确保防凌安全。
一是精准做好凌情监测预报。积极与水利部及黄委沟通协调,利用“水利一号”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视频监视、水文站监测及地面人工巡测等“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跟踪掌握流凌密度、封开河长度、水位、流量、气温、水温、冰盖厚度、冰流速等凌情信息。流凌及封开河期间,加密监测频次,逐日滚动分析预报槽蓄水增量和封开河日期、位置等,为调度指挥提供决策支持。2月20日水利厅技术人员、气垫船队进驻包头黄河防凌前线指挥部,积极配合开展各项工作。与此同时,水利厅也启动了24小时防凌值班,确保凌汛信息上传下达顺畅。
二是强化做好水利工程体系建设。黄河内蒙古段现有各类堤防1043.34公里;共有河道整治工程116处、坝垛3512道,控导工程27处;6处应急分洪区,总面积602.6平方千米、设计库容4.59亿立方米;具有调蓄功能的水库2座(海勃湾水库和万家寨水库)。形成了由上游刘家峡、龙羊峡及我区海勃湾水库控制下泄流量、中间三盛公水利枢纽及应急分凌区分蓄凌汛洪水、下段河道及万家寨水库畅泄流量,防御黄河凌汛灾害的“上控、中分、下泄”的策略,共同构成黄河防凌工作坚实的水利工程保障体系。此外,水利部门会同有关单位下大力气解决万家寨水库库尾沿黄公路曹家湾段凌汛期堆冰壅水上路问题。实施了库区沿黄公路加高工程,落实资金2000多万元,对3.9公里沿黄公路路面平均抬高了1.6米,为万家寨库区防凌调度、保障该河段防凌安全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科学做好水利工程调度。按照修订完善的《2024-2025年度黄河防凌调度方案》,黄委科学调度刘家峡、海勃湾、万家寨等骨干水库,精准控制内蒙古河段封河流量,实现按计划封河;开河期间,逐渐压减水库下泄流量,为槽蓄水增量平稳释放创造有利条件;调度海勃湾水库提前降低水位,为应对突发情况腾出防凌库容;调度万家寨水库提前降低水位,为凌水平稳下泄创造有利条件。及时启用3个应急分凌区开展分凌,实现平稳开河。
四是严密做好工程巡查防守。严格执行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凌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黄河堤防66个重点段落“三个责任人”和317个穿堤建筑物“两个责任人”,封开河期间每天组织专业人员和群防队伍400余人开展巡堤查险,应用116处视频监视设备 24小时监控,利用无人机巡查重点河段,确保黄河内蒙古段全线堤防有人管、有人盯、有人防,做到险情早发现、早处置、早消除。
五是细致做好涉河安全监管。会同应急、交通等部门建立3座施工栈桥和8座浮桥管理台账,并根据封开河进展及时督促拆除浮桥,确保行凌畅通。组织相关旗县区修订黄河滩区“一村一策”防凌预案,落实应急转移避险措施。
黄河安澜,国之大者。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与紧密配合下,实现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黄河干支流堤防不决口”的既定目标,黄河防凌工作圆满完成。水利部门将继续主动向前一步,铭记防汛抗旱天职,时刻坚守工作岗位,扎实抓好防凌工作经验总结和夏汛期防汛准备等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谢谢大家!
2024-202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黄河防凌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刚才邢厅长提到“陆-水-空一体化巡查”,请问如何具体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厅防汛抗旱处副处长牛国权:
受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影响,内蒙古是全国防凌重点区域,黄河内蒙古段每年开河期都会面临严峻的凌汛考验,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充分发挥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组织各相关部门全力开展黄河防凌工作,经多年实践形成了“陆-水-空”一体化河道凌情巡查体系,密切监视气温和凌情变化,全方位筑牢黄河防凌安全屏障,全力以赴确保黄河防凌安全。
一是地面巡查,筑牢基础防线。开河以来,自治区应急管理厅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发挥自治区防凌前线指挥部地面巡河工作组、沿黄6个盟市18个旗县工作人员组成的巡查梯队地面实地查看的优势,坚持在黄河两岸大堤上巡回,通过“徒步+车辆”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河段开展拉网式巡查,查冰层厚度、查河道过流、查穿堤建筑物、查险工险段、查雍冰阻水,做到早报险情、快报进展、准报数据。
二是水面监测,构建侦查网络。在传统人工巡查基础上,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发挥自治区西部水域应急救援队伍专业防凌气垫船队可在冰面、水面、冰凌混合体上通行的优势,在巴彦淖尔市和包头市沿黄重点河段各布置两艘气垫船,近距离侦察凌情、巡查险情。救援队队员全天候待命,确保突发险情时“主动出击”,快速完成险情侦察、破冰开槽作业,形成“平急结合”的水面防控体系,避免严重凌汛灾害发生。开河以来,这支“冰上轻骑兵”已累计执行冰面巡河任务22次。
三是空中巡航,提升处置效能。充分发挥直升飞机速度快、巡航距离长、可观察全局的优势,积极开展空中凌情侦查作业,开河期间,累计开展直升机巡河8架次;沿黄盟市充分发挥无人机轻便、快捷、可低空巡航的优势,启用无人机立体化巡航,日均飞行12架次,“直升机巡航+低空无人机详查”的监测模式,既能快速掌握黄河内蒙古段全局清沟分布、冰凌状态等情况,又能近距离巡察河道,精准定位重点监控区域,确保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央广网记者:刚才李厅长提到水利部门精准做好凌情监测预报,为指挥决策提供支撑,请问如何具体开展相关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司环宇:
凌汛监测预报工作以“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为手段,结合传统水文观测与现代技术,形成从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到预报预警成果发布的完整体系。
一是采用“水文站+巡测队伍”相结合的监测巡测模式,每日跟踪流凌及封河、开河发展,逐日测验冰厚、流量、槽蓄水增量等,在线自动监测水位、水温、气温等要素。每日制发水情信息,封、开河图,为凌情预报、水工程调度、防凌决策指挥等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
二是与水利部及黄委沟通协调,综合利用水利一号等卫星遥感影像,跟踪掌握凌情形势。在开河关键期,将监测频次加密为每2天一次。配合采集处理卫星遥感影像725景。分析提出开河关键期防守重点河段,为防凌前线巡查防守力量部署提供参考。
三是利用无人机开展白天和夜间的凌情监测,拍摄大范围、高分辨率的正射影像,实时跟踪凌汛发展,监测流凌封河长度和位置,识别冰盖范围、冰层厚度变化。
四是沿黄各地及堤防所管理人员对重点河段开展拉网式巡查,重点检查穿堤建筑物、偎水堤防、易出险河段、险工险段等,确保巡查全覆盖。
五是水文部门通过无人遥控船、流速剖面仪等,监测流凌、封冻等不同冰情下的河道流量。
六是通过水文学和热力学耦合的水文热力学冰凌预报模型等对首凌日期、首封日期,开河日期、开河模式等进行预测预报。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刚才邢厅长提到,我们切实筑牢“人防+物防+技防”立体化防御战线,请问为应对黄河凌情灾害,我们应急管理部门是如何加强物资和队伍保障的?
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厅防汛抗旱处副处长牛国权:
物资和队伍保障是黄河防凌抢险工作的至关重要环节,是确保防凌抢险顺利进行的基础。全区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切实压紧压实责任,本着下好备汛“先手棋”,打好防凌“主动仗”的原则,以“万无一失”的标准做好物资和队伍保障工作。
物资方面:自治区应急管理厅本级在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市布置两个物资储备库,储备有橡皮艇、冲锋舟、救生艇、摩托艇、发电机、救生衣等装备,可以有效保障水面救援和抢险供电需求。储备有编织袋、土工布、铅丝、铅丝网片、吨包、格宾网兜、钢管等抢险物资,保障了一般抢险物资需求。自治区应急管理厅为部署在巴彦淖尔市应急管理局的自治区西部水域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了水下破拆工具、激流救生衣、水域救援服、无人机等抢险装备,可用于黄河防凌应急处置。沿黄各地也储备了必要的防凌抢险物资装备,沿黄一线预置了块石等物料,基本满足应急抢险需求。今年应急管理部支援了我区防汛抢险集装袋、铅丝网片、折叠式金属网箱、钢丝网兜等中央应急抢险物资,更加保障了我区的物资储备。
队伍方面:自治区人民政府请调支援我区开展黄河防凌工作的直升机及破冰队伍于2月21日进驻自治区防凌前线指挥部,全力协助我区开展黄河防凌工作。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在巴彦淖尔市布置的一架航空救援飞机同步待命。依托巴彦淖尔市应急管理局组建的自治区西部水域救援队伍,开河期全程进驻防凌前线指挥部在一线执行河道巡查任务。自治区应急管理厅依托自治区两家大型水利施工企业组成的300余人水利专业抢险队伍,在沿黄一线听命,随时可执行工程抢险任务,组建了276人的防汛应急处置专家库,可有力保障防凌应急抢险专业技术支撑。沿黄各地落实消防、森防及人武部、民兵队伍10000余人的抢险救援队伍,切实增强了应急抢险救援能力。
内蒙古日报记者:刚才李厅长提到本年度凌汛较为平稳,请水利部门是如何调度骨干水利工程进行保障的?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司环宇:
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是精准调度的前提,黄河形成以水库、堤防、应急分凌区为核心的防洪工程体系。凌汛期前,黄委修订印发《2024—2025年度黄河防凌调度方案》。进入凌汛期,每日实时跟踪天气、水情、凌情、河情、工情发展变化,利用防凌调度模型,滚动修正水库调度方案。11月上旬,黄委加大刘家峡水库出库流量,降低刘家峡水库和海勃湾水库水位,提前预留20.1亿立方米防凌库容;流凌封河期,黄委逐渐压减刘家峡水库下泄流量,充分利用海勃湾水库“多蓄少补”,根据封河流量指标要求及灌区引退水变化,逆向推演刘家峡水库下泄流量及海勃湾水库拦蓄运用时机,再通过正向预演下达调度指令,封河流量为764立方米每秒,接近本年度黄河防凌调度方案设定的封河流量750立方米每秒,实现按计划封河;封河后,控制刘家峡水库出库流量按照530立方米每秒均匀下泄,以适应河道小流量过程的演变规律,避免槽蓄水增量过度增长;开河期,按照“上控、中分、下排”的调度原则,精细调度刘家峡、海勃湾等水库,2月下旬至3月上旬4次压减刘家峡水库下泄流量,下泄流量最小压减至360立方米每秒,尽量削减开河期凌汛洪水后续动力,为槽蓄水增量平稳释放创造有利条件,降低海勃湾水库水位至1073.5米,腾出1.83亿立方米防凌库容应对突发凌情,降低万家寨水库水位至970米以下,为冰凌顺利下泄创造条件;3月中旬,及时启用海勃湾水库拦蓄上游来水,控制流量稳定,为全线平稳开河创造有利条件。
信息来源: 自治区政府新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