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传承传统技艺 绘出巾帼致富好前景

  ​

  史静波正专注地进行描绘。 陈琳 摄  

  步入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哈撒尔广场东北角史静波技能大师工作室,只见一扇朱红色的木门半掩着,门内传出隐隐约约的画笔摩挲声。

  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一间充满艺术气息的工作室。墙壁上挂满了色彩斑斓的画作,每一幅都栩栩如生。空气中,淡淡的颜料与木材的混合气味,诉说着这里深厚的艺术故事。

  史静波正端坐在工作室的中央,专注地凝视着面前的木柜。只见她手持一支纤细的画笔,轻轻蘸取着调色盘中浓郁的矿物颜料,那颜料是她从各地精心寻觅而来,她的手腕轻抬,画笔在木柜上落下,每一笔都像是在与古老的技艺对话。

  史静波是乌兰察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蒙古族传统手工绘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余载,她用执着与热爱,绘就了一幅幅绚丽的艺术画卷,更带领着当地妇女闯出了一条致富路。

  史静波与民族传统手工绘画的缘分,始于儿时的耳濡目染。她成长在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中,家中父亲史良贵制作的传统实木家具、绘制的一幅幅精美图案,开启了她对这门艺术热爱的大门。

  自那以后,20多年的时光里,她一头扎进传统手工绘画的海洋,潜心钻研,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她的工作室里,除了传统题材的大型画作,还摆放着许多融入现代元素的手工艺品:收纳盒、陪嫁箱、首饰盒等等,每一件作品都融入了现代设计的巧思,并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完美融合。

  史静波介绍,在首饰盒的绘画过程中,图案设计上,她尝试加入更多符合当代审美的简约元素,色彩搭配更加明快活泼,让产品更贴合现代人的生活场景与审美需求。一款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首饰盒,一经推出就备受欢迎,成为许多人馈赠亲友的佳品。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手工绘画,史静波搭上了自媒体的快车。她精心拍摄制作精美的产品图片和生动的视频,通过抖音、微信、小红书等平台进行宣传推广。

  在她的镜头下,传统手工绘画的制作过程一一展现,从选料、绘图到上色、装饰,每一道工序都充满艺术魅力,吸引无数网友关注。“通过自媒体,我们的产品被越来越多人知晓,不仅国内订单不断,陪嫁箱、首饰盒还远销俄罗斯、蒙古等地。现在每个月线上销量能达到1000多件,月销售额达7万多元。”史静波笑着说。

  一人富不算富,众人富才是富。史静波深知,非遗传承的意义不仅在于技艺的延续,更是民生所系。她积极探索“非遗+就业”模式,依托乌兰察布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广纳当地群众加入,积极组织开展技能培训班,帮助妇女就业创业。

  截至目前,史静波累计培训群众310人次,带动1000多人实现就业,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引路人”。学员李明霞说:“我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了一技之长,还为家里增加了一份收入,真的很感谢史老师。”

  谈及未来,史静波目光坚定,充满希望,她说:“在传承传统手工绘画这条道路上,我将永不止步。我会全力以赴,加大非遗技艺的推广力度,拓展技能培训的广度与深度,为更多人创造就业机会,让他们的生活更幸福。”(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赵曦  通讯员  陈琳)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