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机械轰鸣声划破清晨的寂静,海南区“三北”工程林草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现场,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上,工人们正在进行草帘铺设,一排排草方格沙障不断向远处延伸,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海南区作为黄河入蒙首站,多年来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理念,深度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大力开展“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力投身黄河“几字弯”攻坚战。2024年,海南区生态建设成果丰硕:公乌素镇五凌光伏完成1500亩人工种草,拉僧庙镇图海山南侧完成900亩人工种草;城区周边完成49亩退化乔木林修复;拉僧庙镇梭梭林完成1472.8亩退化灌木林平茬;巴音陶亥镇生态园完成578.2亩退化灌木林补植;巴音陶亥镇苦水沟和石膏厂附近分别完成1800亩、3200亩围栏封育。曾经“沙进人退”的困境逐渐被“绿进沙退”的良好局面取代。沙尘天气显著减少,局部生态环境大幅改善,为居民营造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也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补植补造并非简单的“填空补缺”,而是生态修复的系统性升级。近年来,海南区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着力构建“南护黄河、北锁风沙、中建绿廊”的立体生态格局。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海南区科学选用本土超旱生植物,引入土壤墒情监测、泵房远程控制系统,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和智慧节水技术,制定节水保墒、精准灌溉措施,为项目实施提供科学精准的指导,实现低成本、低耗水,进一步降低生态建设养护用水和成本,切实提高治理成效。
目前,海南区2025年生态修复工作已全面启动。公乌素五菱光伏基地、巴音陶亥生态园、图海山南生态修复区等重点区域同步开展设施维修、植被补植及技术升级工作,为黄河流域生态屏障建设注入新活力。市自然资源局海南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复工主要针对巴音陶亥镇生态园、公乌素镇五凌光伏、图海山南等5个区域开展补植补造,计划选用沙枣树、柠条、霸王、白刺等节水耐旱型树种草种,补植补造工程约1525亩,补植苗木约12.6万株,预计4月底前完成补植工作。”
今年,海南区将持续探索补植工程与光伏治沙、特色种植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修复一片、带动一链、激活一域”的生态发展新模式,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贡献更多海南智慧与力量。 (郑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