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央媒聚焦内蒙古

【央媒聚焦内蒙古•农民日报】内蒙古新“奶九条”——让“奶罐”端得更稳

  2025年4月14日《农民日报》第6版刊发了《内蒙古新“奶九条”——让“奶罐”端得更稳》的文章,报道了4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推出9条措施,落实助企行动,帮助奶业主体渡过难关。

  报道全文如下:

  内蒙古伊利健康谷液奶项目智控数字中心。资料图

  4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推出9条措施,落实助企行动,帮助奶业主体渡过难关。这是内蒙古继2019年“奶七条”、2022年“奶九条”、2023年“奶33条”后,第四次就奶产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被称作新“奶九条”。

  内蒙古是名副其实的“奶罐”。数据显示,2024年,全区奶牛存栏163.1万头、牛奶产量776.7万吨,连续7年位居全国首位;规模以上乳制品产量461.9万吨,连续3年保持全国第一;奶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500亿元。全国人民每喝6杯奶,就有1杯多来自内蒙古。

  但受经济形势和国际奶价持续下行等因素影响,当前,全区奶产业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新“奶九条”从贷款贴息、生鲜乳价格保险、延长喷粉补贴时间、支持养加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帮助奶业主体渡过难关,对全区奶产业向高质量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对症下药为奶企纾困

  走进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海高农牧有限公司的现代化牧场,自动化转盘挤奶设施让挤奶从“单一”变成“组团”模式。训练有素的奶牛排着队自觉到转盘上走一圈,现场仅需几个人管理维护,便可完成1000余头奶牛的挤奶工作。企业负责人康富慧告诉记者,目前牧场奶牛存栏3100多头,可挤奶的奶牛多达3000头,虽然企业正常运转,但是养殖成本过高,企业压力较大。“主要是饲草料的费用太大,因为牧场产奶的奶牛多,精饲料消耗量大,一年光饲草料的费用就得3000多万元。为解决资金问题,牧场已经通过银行以及第三方贷款5000多万元。”

  此次出台的新“奶九条”中,第一条就是为养殖企业购买饲草料贷款贴息:对养殖场用于购买饲草料的贷款按照结息当日市场报价利率(LPR)的70%,给予单个主体每年不超过200万元贴息支持,实际利率低于LPR的按实际利率的70%计算。

  “这项政策对我们企业帮助太大了,我们算了一下,这200万元贴息补贴可以全额领上,这几天我们正在准备材料,尽快申报。”康富慧说。

  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众诚牧业目前奶牛存栏量达到8300头,精饲料每天消耗量近15吨,粗饲料近45吨,粗、细两种饲料每月消耗达到370万元~380万元,饲料成本激增。同时,因奶业市场持续低迷,企业现金链出现断裂风险,企业经营面临严峻考验。

  “新政策是拿出真金白银对我们养殖企业给予奖励和补贴,虽然补贴的费用相对我们的支出来说不是很多,但是对我们这样的养殖企业养好牛、产好奶有很大的信心。”众诚牧业负责人边俊峰说。

  在兴安盟科右前旗阿力得尔现代草产业加工物流园区,成捆的秸秆、紫花苜蓿堆成小山,粉碎机的轰鸣声不断,园区运营负责人刘小永算着今年的账本:“虽然今年饲草产值降幅在30%左右,但政策把饲草料贷款贴息、养加一体化补贴写进条款,算是给草产业企业吃了定心丸。”他指着远处满载饲草的货车说,“虽然现在经济不太景气,只要熬过这阵子,春天就不远了。”

  政策“工具箱”持续上新

  在2023年的“奶33条”中对乳制品加工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对新建或改扩建生产原制奶酪、乳清等精深加工项目的企业,按照设备投资总额的10%给予最高5000万元补贴。而此次新“奶九条”中又明确提出:对中小养殖场自办的、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后生产巴氏杀菌乳、低温发酵乳、奶酪和地方特色乳制品等生产加工企业,按照投资总额的30%给予补贴,单个主体补贴不超过100万元。

  “之前的‘奶33条’是对奶制品加工企业给予的补贴,新‘奶九条’增设了对养殖奶牛且自办加工企业的补贴,主要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支持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要求,支持中小养殖企业自办加工,让他们与大的乳制品加工企业形成差异化发展。同时,加强对特色乳制品的扶持力度,让奶产业良性发展。”内蒙古农牧厅奶业处处长王红柳表示。

  多伦县久兴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存栏奶牛1300多头、平均日产奶量24吨的中型养殖企业。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自有的青贮和饲草基地基本可满足存栏奶牛的饲草料问题,但是牛奶销售比较困难。为此,公司今年计划投入400多万元建设奶制品加工生产线。

  伊利集团作为国内乳企的代表性企业,现位居全球乳业五强、连续11年稳居亚洲乳业第一,在全球拥有15个研发创新中心、81个生产基地,产品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覆盖全产业链,并且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推进全球化产业布局,实现了从快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奶九条”从奶源、加工、技术、资金、品牌建设、乳品消费等多方面、全链条为企业提供了政策保障,不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奶业抗风险能力,还推动行业技术升级和产能迭代。这些措施将继续帮助企业做实产业、做稳底盘、做优布局,助力伊利加速实现“全球乳业第一”的长期战略目标,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多措并举提振乳品消费

  在兴安盟印象乳业的抖音直播间,负责人朝鲁门正用蒙汉双语讲解着“察干伊德”(奶制品制作技艺)的制作工艺,评论区不断跳出“怎么买不到”“求包邮”的留言。“很多消费者都不知道我们的产品是鲜奶制作,对我们的产品不了解。”朝鲁门翻着后台数据苦笑。这位非遗技艺传承人坦言,传统奶制品长期困扰于外地消费者认知度低和物流成本高的难题。

  跟随朝鲁门来到标准化生产车间,蒸汽裹着浓郁的奶香扑面而来。她指了指刚刚生产出来的奶豆腐和奶皮子说:“我们最愁的就是产品还没打开市场,大部分产品只能在当地销售,新‘奶九条’里明确了加强乳品宣传推介,组织乳制品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市场知名度这个‘老大难’问题终于有望解决,心里这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在此次新“奶九条”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乳品宣传推介,组织乳制品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在全区开展“乳企打擂台”等形式多样的专题宣传推介活动,推动内蒙古乳企进入非洲、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蒙牛集团负责人介绍说,这正与蒙牛推动国际化发展的重点方向高度契合。此外,新“奶九条”鼓励各级工会加大采购发放乳制品力度,推进乳制品进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稳步扩大“学生饮用奶计划”覆盖面,这些措施将有力拉动乳制品的市场需求。同时,联动呼和浩特市育儿补贴政策(覆盖一孩至三孩家庭)及中央生育支持政策的落地,将间接促进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儿童乳制品的需求增长,叠加中央层面消费提振政策,形成政策组合拳,将为蒙牛在内的自治区乳企发展创造更有利的行业环境。

  该负责人表示,作为自治区龙头企业,将借此机会强化研发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在种植养殖领域,全面贯彻全产业链思维,“好牛奶是种出来的”,从源头做起抓品质,破解优质牧草、奶牛牛种等关键技术问题;在生产加工领域,融合国际标准和全球最佳实践,建立“从牧草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品质管理体系,让中国牛奶成为世界品质的代名词;在产品创新领域,结合精深加工布局,加速乳品品类创新,推动中国人从“喝奶”向“既喝奶、又吃奶”转变。

  “总的来说,新‘奶九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以务实举措直击乳企发展痛点,从降成本、稳链条、促创新、拓市场4个维度精准发力,既有短期纾困的‘及时雨’,也有长期布局的‘组合拳’,为自治区乳业‘输血补气’,也为中国乳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了‘内蒙古样板’。”王红柳说。(记者 马晓刚 李昊)

  制作:杨宏力

编辑:梁波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