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节前后,柯伟力见证了三场“国家的孩子”认亲。获得2022年度“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2025年度“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荣誉称号的柯伟力,是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副主任,也是闻名全国的“寻亲圆梦人”。
从2023年起,柯伟力与“国家的孩子”这个特殊群体结下了不解之缘。截至目前,由他领衔的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分局“团圆”工作室已经帮助8名“国家的孩子”找到了南方亲人,而更多的寻亲者也将回家团圆的希望寄予了他。
见证跨越65年的团圆
清明节前后,柯伟力刚经历了一次“特种兵式”出差——9天跑7座城市,促成14场认亲,见证15人回家。14场认亲中,有3场是来自内蒙古的“国家的孩子”,柯伟力正是他们寻亲的引路人。
4月3日,江苏省高邮市龙虬镇龙潭村,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乔玉民与73岁的哥哥裔晓峰相认。阔别家乡65年,乔玉民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认亲现场,柯伟力宣读了亲缘关系确认书,一纸确认书让几十年的寻找收获圆满。

乔玉民以蒙古族礼仪为柯伟力敬献了哈达,并送上锦旗,还不忘将同伴们的问候带给他。柯伟力在“国家的孩子”群体中颇有知名度,因为从2023年以来,他领衔的“团圆”工作室已经帮助巴特尔、程晋、赵丽俊等8名“国家的孩子”找到南方的亲人。
这个清明节,他帮助了刘建军、乔玉民、袁海兵与亲人团圆,更多的“国家的孩子”则将血样寄给他,希望通过他实现团圆梦。

柯伟力是一名法医,而很多人知道他是因为寻亲。从2021年帮助第一位“无名”人士回家以来,5年来,柯伟力和“团圆”工作室已经累计帮助847名游子团圆,足迹踏遍全国29个省份,行程数十万公里,收到锦旗近2000面。
“用科技手段弥补历史遗憾,是公安部门新的使命。”柯伟力说。2021年1月,公安部部署开展“团圆”行动,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分局成立“团圆”工作室助力群众寻亲。
寻亲就像滚雪球,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逐渐在寻亲界“出圈”的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分局,接到了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求助。而这些求助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叫做“国家的孩子”。
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柯伟力与“国家的孩子”结缘始于2022年。当年8月,柯伟力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
表彰大会后,他去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在展览馆,两张记载着“三千孤儿入内蒙”历史故事的照片吸引他驻足许久。“这是一段跨越地域、跨越民族、跨越血缘的人间大爱。”展览中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柯伟力。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遭受了罕见自然灾害。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因粮食短缺,致使孤儿院3000多名孩子营养不良。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下,这些孤儿被送到内蒙古抚养,这些从江浙地区送来,被草原母亲抚养长大的孩子们被亲切地称为“国家的孩子”。
柯伟力拍下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草原母亲张凤仙与她收养的6名“国家的孩子”的合影留作纪念。他没有想到,次年3月,照片中张凤仙养子之一的巴特尔找到了他。
巴特尔告诉柯伟力,1960年他从上海来到内蒙古。在养母张凤仙的悉心抚育下长大成人。花甲之年,巴特尔有了寻亲念头。多年来,他曾先后去过上海、嘉兴等地寻亲,却始终没有任何线索。2023年3月,他从寻亲人口口相传中,得知浙江台州有个“团圆”工作室,得知“寻亲圆梦人”就是柯伟力,于是辗转向他求助。

接到巴特尔的寻亲请求后,路桥分局非常重视,立即联系巴特尔,帮他梳理回忆、走访排查,并最终通过DNA技术确定了他和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澉浦镇邵家的血缘关系。
2023年7月29日,在柯伟力见证下,“国家的孩子”巴特尔与失散63年的姐姐团聚了。
寻亲工作争分夺秒
2023年5月,锡林郭勒盟公安局成立“国家的孩子”寻亲专班。当年接收“国家的孩子”最多的盟市和孤儿输出最多的江浙沪地区警方携手形成合力,江浙地区多个寻亲志愿者团体助力,使“国家的孩子”寻亲工作捷报频传。

在与寻亲家庭不断接触中,柯伟力感受到不仅“国家的孩子”群体寻亲意愿迫切,江南很多送走孩子的家庭也在寻找亲人。
随着“国家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大,帮助他们寻亲成为迫在眉睫、争分夺秒的工作。“你们留在数据库里的DNA,就像一颗种子,总有一天会开出重逢的花朵。”柯伟力说,他呼吁寻亲者们,尽快到公安机关采集血样。
“三千孤儿入内蒙”是民族团结的见证,这段波澜壮阔的民族团结故事,“团圆”行动正在温暖续写。

如今,更多地区的公安部门、寻亲志愿者协会和媒体加入到助力“国家的孩子”寻亲行列中,让一位位穷尽半生想知道自己来时路的花甲老人,有了更多期盼和希望。
文·摄影/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首席记者 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