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深耕善治让平安触手可及

  “嘟……”近日,在通辽市库伦旗库伦镇热闹的商圈里,一声清脆的哨音响起,周边商户闻声而动,手持防暴装备迅速集结,与民警协同处置突发情况。这是库伦旗公安局库伦第一派出所联合商户开展实战演练的场景。

  面对辖区“点多、线长、面广”的治安难题,库伦第一派出所转变思路,将防控重心下移,创新推行“联户联防 吹哨互助”机制,组建起“警商联动”平安商圈。“现在遇到紧急情况,我们知道怎么保护自己和他人。在大家的互相帮衬下,治安好了,生意也更红火了!”商户王先生感慨道。

  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近年来,通辽市公安机关作为平安通辽建设的主力军,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探索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推动社会治理从“控事稳局”向“深耕善治”转型,不断夯实平安基石。

  党建引领  织密治理安全网

  奈曼旗东明镇是农业与商贸大镇。为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奈曼旗公安局东明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探索“党建+联盟”模式,积极动员辖区内商贸经营者,成立群众组织“东明商会”,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成立了东明管家、东明义警、“警民议事团”等志愿组织。这些组织在巡逻防控、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有效降低了违法类警情和可防性案件的发生率。

  “党建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通辽市公安局副局长江溉介绍,在基层治理实践中,通辽市公安机关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员民辅警为依托,广泛开展群众组织动员工作,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力量,形成带动示范效应,引导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建设者。通过构建“党建+联盟”,派出所与村(社区)“两委”、社会组织及企事业单位等紧密联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力推进工作联通、力量联动、阵地联建,构建起“党建引领、多元融合、多元共治”的平安建设格局。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霍林郭勒市公安局珠斯花派出所联合珠斯花街道推出“党建红携手藏青蓝·共护美好家园”义警进社区工作机制,高效调动民辅警、在职党员、居民代表、网格员、物业工作人员等社会力量,打造“义警+社区+派出所+N”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筑牢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警力下沉  基层处处好风景

  “张警官,麻烦你来处理一下这件事。”日前,科尔沁左翼中旗保康镇科尔沁社区居民李奶奶拨打了保康派出所社区民警张鸿瑞的电话。

  原来,李奶奶在小区楼下有一处仓房,门口空地上经常堆放着赵奶奶积攒的纸盒,有时会挡住仓房的门口,两人因此发生争执。为缓和两位老邻居的关系,张鸿瑞每天早晨上班前都会到仓房门口将纸盒归拢利索,同时帮助赵奶奶将纸盒卖掉。经过一星期的沟通劝解,两位老人终于握手言和,并向张鸿瑞表达了感谢。

  近年来,通辽市公安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下移重心、下沉警力,2800名民辅警驻村屯进社区,围绕家庭情感、邻里关系等矛盾纠纷点深入排查化解,扎实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行动,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合力。

  “大家都是老邻居、好朋友,不能揪住这点事儿不放,今天咱就在这儿把‘疙瘩’解开。”近日,在科尔沁区霍林河街道“权叔调解室”,一场小矛盾就地化解。

  工作中,科尔沁分局霍林派出所立足老旧散弃小区多、下岗职工多、矛盾纠纷点多等实际情况,建立了这间调解室,并指派从事社区警务工作20多年的老民警刘权负责,在社区与居民、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在扎鲁特旗,该旗公安局鲁北第二派出所成立了富丽春城“石榴籽”警务室,将社区科学合理地划分了4个警格,与社区19个网格相重合,以“警格+网格”的形式着力做优网格化巡逻防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自成立以来,群众满意度、认可度持续上升。

  “我们还积极联系辖区各重点单位、小区物业、热心居民,组建了‘罕山义警’队伍,让大家在社会治理中动起来、巡起来、乐起来,激活自治动能,促进辖区治安和谐稳定。”鲁北第二派出所负责人江涛说。

  科技赋能  平安建设提质效

  前不久,通辽市公安局科尔沁区分局市场治安派出所接到辖区群众报警称,其停放在小区的电动车电瓶被盗。民警迅速出警,以“两队一室”警务运行机制为依托,经过信息研判和连夜摸排,当晚抓获嫌疑人许某某,并找回了被盗电瓶。

  “实现公安工作现代化必须以警务机制变革推动效能变革,以科技赋能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江溉说,通辽市公安机关以改革为抓手、以创新为驱动,紧紧围绕“主防”定位,进一步深化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建设,全力推动“情指行”一体化建设,着力构建实战化警务指挥体系,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新效能,提升平安建设新质效。

  以数字化改革和 “公安大脑” 建设为引领,通辽市公安机关打造了“城市快警”模式,新建街面警务站并自主研发智能系统,实现多点感知、快速反应、警力集约、规范处置的目标,警情处置周期平均缩短近30%。

  强基固本,才能长治久安。通辽市公安机关将以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着力点,在“专业”上出硬招、在“机制”上出实招、在“大数据”上出新招,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推动平安建设稳步前行。(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薛晓芳)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