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央媒聚焦内蒙古

【央媒聚焦内蒙古·农民日报】西辽河干流27年后实现全线过流

  2025年4月15日,《农民日报》第4版刊发题为《西辽河干流27年后实现全线过流》的文章,报道了4月10日10时,西辽河春季生态补水调度取得重大进展,干流水头到达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教来河口,顺利与下游有水河道衔接,断流27年之久的西辽河干流首次实现全线过流。

  报道如下:

  “4月10日10时,西辽河春季生态补水调度取得重大进展,干流水头到达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教来河口,顺利与下游有水河道衔接,断流27年之久的西辽河干流首次实现全线过流。”4月11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西辽河生态补水成效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西辽河干流实现全线过流,是今年母亲河复苏行动取得的重要成果。西辽河干流实现全线过流,能够有效地补充河道生态水量,改善河流生态环境,促进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对于缓解河道断流、地下水超采、草场沙化等生态问题意义重大。

  2022年以来,水利部围绕着解决河道断流、湖泊萎缩问题,在全国选择88条(个)河(湖)启动开展了母亲河复苏行动,逐条(个)制定“一河(湖)一策”保护修复方案,采取了节约用水、优化调度、生态补水等措施,持续推动江河湖泊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

  西辽河是七大江河之一辽河干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流域人民的母亲河,也是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几十年来,受降雨减少和流域经济社会、农业生产发展等因素影响,西辽河流域出现了干流常年断流、湖泊湿地萎缩等严重生态问题,其中干流自1998年以来一直处于断流状态,成为我国七大江河中唯一处于断流状态的大江大河。

  自2020年以来,水利部会同内蒙古自治区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管控,实施春夏季生态补水,严格河道和库区管理,依法清理乱占、乱采、乱挖、乱建问题,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全面强化节水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严格流域取用水总量控制,西辽河干流有水河段逐年延长,地下水超采区水位止跌回升,生态环境复苏成效显著。

  据初步调查,2024年通辽市地下水位平均值较2020年回升了0.55米,天鹅、大雁等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候鸟陆续回归,流域生机逐渐复苏,重新焕发生机。全线过流期间,沿线百姓沿着水头行进方向驻足观看,消失多年的水鸟陆续回归,形成水面翔集、水中嬉戏的景象,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锐

  制作:海燕

编辑:梁波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