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4月22日讯 (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李永桃 方圆)4月22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深入开展‘六个行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区域合作深化行动”专场获悉,2025年一季度,内蒙古进出口额实现477.1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累计出口二手车1684辆,同比增长27.28%;实现边民互市贸易交易额1.075亿元,同比增长240.1%。
2025年,内蒙古深入实施“六个行动”,将区域合作深化行动作为高质量建设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的关键一招,2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合作深化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印发,从国际、国内、区内三个维度,提出3个方面21条具体举措,全力推动对内、对外区域合作协同共进。
聚焦国际,持续深化高水平国际合作。内蒙古内联八省区、外接俄罗斯和蒙古国,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历史上就是“草原丝绸之路”和“万里茶道”的重要枢纽和通道,现在更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门户。2024年,内蒙古在拓展国际合作方面成绩斐然。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正式获批,成为全国第三个跨境经济合作区。全区口岸货运量连续两年突破1亿吨,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跨越2000亿元大关,实际使用外资额达37亿元,对外实际投资额为53.6亿元。
当前内蒙古在落地加工水平、贸易规模以及开放平台引领作用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对此,《实施方案》精准施策,在“出”的方面,提出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为重点,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共建,深化拓展同东北亚、中亚、欧洲和南美洲、非洲等沿线国家的合作。在“进”的方面,提出着力加快开放平台提质升级。2025年一季度,呼和浩特、鄂尔多斯、满洲里3个综保区实现进出口总值48.8亿元,同比增长12.8%,整体实现开门红。全区开行班列139列,同比增加27.5%;口岸货运量2985.28万吨,同比增长11.5%。进出境客运量179.63万人次,同比增长82.8%。
聚焦国内,持续推动国内合作。针对内蒙古与发达地区合作水平有待提高、互补优势尚未充分挖掘的现状,《实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全方位拓展京蒙合作方面,2025年一季度,京蒙合力举办劳务协作活动,建立京蒙劳务协作工作站,提供岗位万余个,助力2.45万农牧民就业;490名“京医”专家赴内蒙古出诊,出诊约1800人次,接诊疑难复杂疾病患者约3.5万人次;新签约“京资”项目108个。中金数据集团、北京简耘科技、首农集团、京能集团等京蒙科技合作项目顺利实施,乌兰察布(京蒙)人才科创园入驻“京技”企业、研发团队等24家。
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加大招商引资方面,2025年一季度,内蒙古积极开展“走出去”小分队招商,新签约投资额500万元以上项目376个。全区正在实施的1977个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国内到位资金830.4亿元,同比增长37.7%,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地区引进到位资金593.7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71.5%,同比增长46.6%,实现开门红。
全面深化省区间能源、农牧业、文旅、人才、科技合作方面,2025年一季度,内蒙古全力推动蒙西至京津冀、库布其送电上海等项目,建成7个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制氢规模6万吨/年,居全国领先地位。乌兰察布至燕山石化输氢管道、腾格里送电江西项目等能源合作项目获得国家批复。山东大学内蒙古研究院共建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北京市空中课堂向我区开通全部线上资源,新建10个京蒙协会名师工作室,为我区培育100名骨干教师、1000名青年教师。启动首批科创飞地系统申报工作和自治区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科技合作项目申报。
聚焦区内,持续促进区内东中西部差异化协调发展。针对东中西差异化协调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呼包鄂与蒙东地区协作机制,加强蒙东与东三省合作;推动呼包鄂乌同城化发展,在人工智能、绿色算力、风光氢储、稀土等领域打造新增长点;提升环乌海区域工业园发展整体效能,大力推动巴彦淖尔油气和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利用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