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今天,讲一讲内蒙古与中国海军的故事

  01

  你还记得那个“稚子问核”的故事吗?

  去年4月中下旬,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多地举行舰艇开放活动,广东湛江052D型导弹驱逐舰呼和浩特舰开放参观。

  外型震撼、实力强劲的“中华神盾”一下子吸引住了上舰参观的小朋友们,他们双眼“放光”,站在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前发出“灵魂拷问”:“这里面可以装核弹吗?”

  

 

  

  相关视频通过“央视军事”各平台发出后,“稚子问核”迅速火遍全网。

  一位内蒙古网友激动地说:“稚子问核”就是咱们呼和浩特舰!

  还有内蒙古网友调侃:能不能开到哈素海里让瞭瞭?

  02

  “稚子问核”爆火后,呼和浩特舰上了热搜。

  2016年12月,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与海军呼和浩特舰签订共建协议,以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命名的首艘导弹驱逐舰由此诞生。

  因同一个名字结缘,一座城和一艘舰便紧紧地相拥在了一起。

 

   图片来源:奔腾融媒

  在组建之初,呼和浩特舰就得到了内蒙古人民的热情支持,他们不仅捐赠了一大批文体器材和各类书籍支持舰艇建设,还组织人员上舰为官兵开展厨艺、机械维修技能授课。为了推动地域文化与舰艇文化交会融合,呼和浩特籍艺术家代表团深度参与舰艇舰徽设计和舰歌创作。

  2019年1月,呼和浩特舰正式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呼和浩特市派出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光荣的历史时刻。

  在列期间,呼和浩特舰多次参加重大演训任务和海上维权行动,用实力铸就守卫祖国海疆的钢铁长城。比如,2022年1月至7月,呼和浩特舰参与海军第40批护航编队,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荣立集体三等功。

  03

  “‘顿悟时刻’号你好!我是海军第47批护航编队,现在你的航程由我守护,请安心航行!”

  当地时间4月13日,正在亚丁湾某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海军第47批护航编队包头舰,与来自我国的帆船“顿悟时刻”号相遇。

  看到了来自祖国的军舰,帆船上的船员们纷纷走到甲板,激动地挥舞着国旗,向护航官兵们致敬,激动的心源自被祖国军舰守护的安全与自豪。

 

 

  据了解,包头舰于2021年12月28日服役于东海舰队,是中俄“海上联合-2022”联合军事演习中的明星舰艇,今年2月上旬还远赴巴基斯坦参加了“和平-2025”多国海上联合演习。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虽然远在内陆,但中国海军以内蒙古城市、大山湖泊命名的军舰共有8艘,分别为大青山号、呼和浩特舰、包头舰、巴彦淖尔舰、通辽舰、乌海舰、呼伦湖舰、乌梁素海船。

  这些以内蒙古地名命名的钢铁战舰,是我国海军实现强国梦的重要力量。它们如移动的国土,见证着人民海军从“黄水”走向“深蓝”的壮阔征程。

  它们不仅展示了海军的现代化装备水平,体现了内蒙古地区对海军建设的支持,也是“国”与“家”的纽带和象征,在波峰浪谷间书写着新时代的强军篇章。

 

      图片来源:奔腾融媒

  04

  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不能制海、必为海制。

  历史反复警示我们,一个不能走向海洋的国家,是没有出路的;一个不能走向海洋的国家,是难以登上大国舞台的。

  大家都熟知这样一个故事:1950年3月17日,新上任的海军司令员肖劲光风尘仆仆赶往刘公岛考察,随行人员向当地渔民租了一艘小船。渔民见状便问:“你一个海军司令还要租我的渔船?”渔民的疑问,成了海军先驱者们心中的痛。

  近年来,随着国产航母、两栖攻击舰、新型战略核潜艇、大型驱护舰相继入列,一系列大国重器陆续亮相,人民海军武器装备发展驶入前所未有的“开阔水域”。

  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正式交付人民海军,中国从此结束了没有航母的历史。

 

  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正式交付海军。图片来源:新华社 查春明 摄

  2019年12月17日,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人民海军。

  2022年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人民海军迈入“三航母时代”。

  2024年12月27日,由我国自主研制建造的076两栖攻击舰四川舰下水。

  ……

  从“空潜快”的艰难起步,到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的“三舰客”时代,从亚丁湾护航、也门撤侨,到吉布提保障基地成立……历经70多年的风雨洗礼,中国海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现代化海军力量。

  当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划破天际,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支舰队的崛起,更是一个古老民族经略海洋的恢弘叙事。

  05

  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只是有幸生活在和平的国家。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是古人教给我们的辩证法。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强国梦。“稚子问核”实则是童心未泯的强国宣言。

  在小孩眼里,祖国的强大不只是说说而已,是要从我做起,从小做起。

  有一天,我们必会看到一个个懵懂的“稚子”成长为挑战高精尖的科研“智子”、追逐强军梦的精武“苗子”、扎根边防线的英雄“汉子”。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