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图片新闻

万羽竞翔辉河畔 鄂温克奏响生态欢歌

 

       四月的呼伦贝尔草原春水初融,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了年度盛景:丹顶鹤、大天鹅、白琵鹭等数万只珍稀鸟类翩然归巢,与广袤草原、星罗棋布的湖泊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天鹅在湖面嬉戏。(资料图)

  地处大兴安岭西麓的鄂温克族自治旗,近年来通过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让辉河湿地重焕生机。湿地补水、退耕还湿、生态移民等举措持续推进,如今辉河湿地面积已恢复至9.8万公顷。2025年春季监测数据显示,保护区内候鸟种类达4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单日候鸟迁徙数量峰值突破2000只,生态治理成效显著。

候鸟在天空中翱翔。(资料图)

  在候鸟群落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天鹅尤为引人注目。“目前已监测到天鹅约1000只,预计5月初数量将增至3000只。”辉河保护区工作人员通过望远镜观察记录,只见成群的天鹅在湖面悠然游弋,洁白的羽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修长的脖颈或曲颈觅食,或引吭高歌,红掌划开碧波,与远处的草原牧群相映成趣。据介绍,天鹅对栖息地水质、植被和安全性要求极高,其种群规模的持续扩大,正是当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活体认证”。

洁白的羽翼在阳光下挥动。(资料图)

  鄂温克族自治旗将继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让这片水草丰美的家园成为更多野生动物的家园,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李可新

  鄂温克族自治旗融媒体中心记者:敖丹 浩特勒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