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央媒聚焦内蒙古

【央媒聚焦内蒙古·经济日报】西辽河干流首次实现全线过流

  2025年4月29日,《经济日报》第6版刊发题为《西辽河干流首次实现全线过流》一文,报道了西辽河春季生态补水调度近日取得重要进展,干流水头到达教来河口,顺利与下游有水河道衔接,断流27年之久的西辽河干流实现全线过流。

  全文报道如下:

  2025年4月29日《经济日报》第6版

  西辽河春季生态补水调度近日取得重要进展:干流水头到达教来河口,顺利与下游有水河道衔接,断流27年之久的西辽河干流实现全线过流。

  西辽河是辽河干流重要组成部分,是流域人民的母亲河,也是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的重要生态屏障。据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西辽河地下水超采严重、草场沙化与湖泊湿地萎缩,自1998年汛后一直处于断流状态,也是全国七大江河中唯一处于断流状态的大江大河干流,“复苏西辽河生命迫在眉睫”。

  水是河道过流的关键。水利部调水管理司司长王平告诉记者,针对西辽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状况,水利部门自2020年起,开展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密切关注流域雨水情、工情变化,动态调整大石门、东台子、红山、德日苏宝冷等水库与海日苏、总办窝堡等重要拦河枢纽下泄流量,引导水头精准行进,为延长干流过水河长创造条件。特别是2024年接续实施春季、汛期调度,尽可能拓展河道浸润范围,改善河道过水条件,为今年春季实现西辽河干流全线过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化水资源配置与调度是母亲河复苏行动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率先选取88条(个)母亲河(湖)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逐条(个)制定“一河(湖)一策”保护修复方案。截至2024年底,88条(个)母亲河(湖)中的74条河流全线贯通、5条河流增加有水河长和时长、9个湖泊生态水位(水量)得到有效保障,海河流域“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状况得到根本性扭转。

  一方面,全力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系统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网络,持续开展华北地区常态化补水、夏季补水及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2024年累计补水68.05亿立方米,推动华北河湖逐步成为有水的河、流动的河;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河湖生态流量目标确定和监管,比如西辽河干流确定了郑家屯等3个控制断面和红山水库等12个已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目标,将生态流量目标纳入西辽河流域水资源调度方案和年度调度计划,实施精准调度,保证生态流量的泄放。

  为实时掌握西辽河流域水情动态变化,“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主任张延坤告诉记者,春季调度启动以来,松辽水利委员会应用“无人机+卫星遥感+人工巡查”模式,对工程运行、口门启闭、水头演进以及河道过流等开展不间断巡查。同时,开展西辽河干支流河道地形测量,接入水文、地下水、取用水等监测数据,建成西辽河流域专题一张图;建设西辽河流域重点河段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对河道过流能力、治理路线比对、水流演进等关键环节开展模拟;利用数字孪生西辽河平台,实时掌握重点水库及主要断面水情变化,推动西辽河调水从“经验判断”跨入“数据赋能”新时代。

  “继永定河、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之后,西辽河干流顺利实现全线过流,标志着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再次取得重大进展。”陈敏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将持续开展好母亲河复苏行动,全面完成母亲河复苏目标任务,制定母亲河复苏标准,推动建立地市级以上母亲河名录,完善母亲河复苏保障机制,在全国更大范围内组织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让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记者 吉蕾蕾)

  制作:闫鹏宇

编辑:梁波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