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北疆文化神州行】大型原创交响音乐史诗《黄河向海》在京首演

  本网北京4月28日电(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柴思源  王智华 王丽红)4月28日晚,北京音乐厅灯光璀璨,雄浑豪迈的乐曲抒发乌海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进的心声。由乌海市委宣传部、乌海市文体旅游广电局、乌海乌兰牧骑组织创编,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中国广播合唱团参与演出的大型原创交响音乐史诗《黄河向海》在北京首演。观众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汇聚而来,满怀期待地赴这场春日里的文化之约。

  提琴、竖琴、萨克斯、低音号等木管、铜管和弦乐器整齐排列,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的音乐画卷。在青年指挥家肖超的引领下,灵动的音符如清泉奔涌,时而磅礴激昂,时而轻快悠扬。《黄河向海》由蒙古族诗人、作家、词作家阿古拉泰编剧,由青年交响乐作曲家额尔定图作曲。以中华文化符号黄河为核心意象,融合交响、声乐、诗诵等艺术形式,通过《梦的源头》《纤夫谣曲》《水中之水》《巨龙怒吼》《大河奔流》《乌海写意》《海市蜃楼》《黄河向海》八个乐章的精彩呈现,饱含深情讲好中国故事,讲述内蒙古故事,弘扬北疆文化,抒发乌海情怀,绽放乌海精神。

  额尔定图说:“作品以诗诵为引领,追求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的交融,吸纳黄河沿岸民歌与蒙古族音乐元素,用音乐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黄河母亲的无限景仰,抒发了乌海人民对祖国的挚爱深情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仰。”

  演出结束,观众掌声雷动,久久不愿离去。“今天真是不虚此行,在家门口欣赏到这样高水准的精彩演出。音乐是世界的语言,通过这场交响音乐会,不仅被乌海‘圈粉’,也更加坚定了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也期待着能够到沙漠看海,亲身感受那里的风光。”市民刘丽说。 “这场演出的每一个音符似乎都在叙述着乌海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热血与振奋。”市民冯凯说。

  《黄河向海》在北京音乐厅首演,不仅是乌海文艺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加强京蒙文化交流、推动北疆文化走向全国的契机。阿古拉泰说:“作品从黄河的第一滴水展开,将自强不息、水乳交融、同仇敌忾、万众一心、风光无限、百川归海的情愫,有机建构融汇、纵情抒怀,诗意呈现了乌海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模范自治区光荣的豪情壮志与光辉历程。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展示中华民族的顽强博大,乌海人民的坚定豪迈,用音乐展现乌海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发展行动与未来愿景。”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