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学先进 勇担当】自治区“担当作为好干部”李志强:在稀土赛道上跑出中国加速度

  4月26日清晨七点,包头稀土研究院的实验楼已亮起点点灯光。身着工作服的李志强快步穿过走廊,实验室里传出设备低鸣声与科研人员热烈的讨论声。这位深耕稀土领域的青年科学家露出欣慰的笑容。

  李志强现任包头稀土研究院(以下简称“稀土院”)党委委员、常务副院长。2011年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毕业的他,先后从事稀土冶金、稀土新材料、材料测试评价等研究工作,历经研发岗、党委工作部副部长、理化检测中心主任、副院长等岗位。在工作中,他围绕稀土原始技术创新、高能级平台创建、成果转化落地、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落实自治区“五大任务”、建设“两个稀土基地”和推动稀土院高质量发展中取得了突出业绩。

  在14年的科研单位工作中,李志强经历了稀土院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和企业发展需求,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研飞地建设等发展历程。

  作为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副主任,他的办公桌上放着“全球稀土资源分布图”和“中国稀土资源分布、产业分布图”。他牵头负责的我国稀土领域唯一的国家稀土新材料测试评价行业中心获批建设并通过验收,带领科研团队制定并发布全球首个稀土国际标准《稀土术语矿产品与化合物》,正在承担全球首例稀土产品国际标准“镨钕金属”的研制,制修订国家和行业等标准125项,占同期稀土领域的86%。“我们要在稀土赛道上跑出中国加速度。”他说。

  在堆满各类工作资料的办公室里,李志强向记者展示着团队的战绩:指着独特的稀土元素电子结构,他如数家珍地讲述着新一代超晶格高容量稀土储氢合金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稀土高分子功能助剂技术孵化了自治区首家股权激励国有企业,稀土红外辐射节能涂层材料、高纯稀土金属及其合金、稀土光修饰粉减蓝光材料等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落地。当谈到稀土冶炼分离工艺的绿色革命时,他的手指划过显示屏上的物料消耗曲线:“这项技术会让每吨稀土分离成本降低30%。”

  透过实验室的观察窗,能看到青年科研人员正在调试稀土蓄热凉感材料制备设备。李志强告诉记者,通过建设省级稀土技术创新中心进而创建国家稀土技术创新中心,是目前我区科技创新的重大任务。他作为省级中心的执行主任,在机制创新、重大任务谋划和关键人才引进等方面积极作为,已集聚5位院士,20多位高级行业专家,200多位核心科研人员,组织实施20余项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

  2020年包头稀土研究院入选国务院国资委首批“科改示范企业”。以入选“科改示范企业”为契机,李志强带领管理人员向西北有色研究院、中国钢铁研究总院和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优秀单位学习,并结合稀土院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组织各部门制修订制度60余项,进一步建立完善稀土院高质量发展所需的人才引育和激励机制、科技创新长效对标提升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稀土院的改革工作得到自治区和国务院国资委的高度认可,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家连续两年获评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标杆”企业。

  面对记者采访李志强说:“作为我国优势先导产业的从业者,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引育与激励、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突围’重大项目实施为关键抓手,勇担‘两个稀土基地’建设科技主力军的使命和担当。”(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格日勒图)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