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气温回升,阿拉善大地一片生机勃勃,在2025年“三北”六期工程防沙治沙项目暨三大沙漠林草锁边带工程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几十架大型无人机正将芦苇草空运到沙漠中。随着无人机精准落地,一台台拖拉机牵引着螺旋钻孔机在沙子上打出一个个栽种坑,待工人将芦苇草铺设整齐后,沙障机迅速将芦苇草下压固定在沙坑中……
从沙漠边缘阻击战到三大沙漠锁边林草带全面“合龙”攻坚战,阿拉善作为全国防沙治沙主战场,在数字科技赋能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正以久久为功、真抓实干、善作善成的劲头,持续扩大“绿色版图”。

在阿拉善左旗扎海乌素全民义务治沙基地,无人机机翼下悬挂的树苗精准落至各种植点,方便来自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及社会团体成员取用。阿拉善左旗草原工作站工作人员马志鹏说:“无人机调运树苗可实现‘空中速递’,能解决复杂地形人力运输难题,不仅提高了植树效率,还能减少苗木损伤,这是科技赋能生态建设的有益尝试。”

谷雨节气后,种植的树苗急需水分滋养,但阿拉善干旱少雨,防沙治沙不得不“向天借水”。为此,阿拉善盟紧跟自治区步伐,构建了集监测、预警、溯源、发布于一体的智能空气质量管理平台,融合卫星遥感等多源数据,精准溯源沙尘传输路径,为科学治沙提供支撑。其中,人工增雨成为阿拉善开发空中云水资源、改善生态、防沙治沙的关键手段。

为抓住有利天气条件,气象部门提前启动天气监测预警机制,利用气象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等设备,对大气环流、水汽条件等进行实时追踪和精准分析。当监测到适宜的云层条件时,立即启动人工增雨作业预案。
目前,阿拉善盟已构建起立体化作业体系,配备8部增雨火箭、23座烟炉。2024年,阿拉善盟创新采用“双机作业”模式,租用运-12飞机并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跨区联合作业,同时引入无人机增雨技术,使地空协同系统作业影响范围达20万平方公里,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难题。

阿拉善盟林草局执法监督和改革发展科科长马悦告诉记者:“在数字科技支撑防沙治沙方面,我们正不断完善政策机制和综合保护治理规划,吸引科研机构驻点攻关,与企业共建‘防沙治沙技术创新联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包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