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本网原创

“国家的孩子”呼群:让哥哥到我成长生活的地方看看

  5月3日,赤峰市巴林右旗“国家的孩子”呼群一家人穿着节日的盛装,到赤峰玉龙机场迎接哥哥和侄女的到来。这是呼群和哥哥分别60多年来的首次团聚。看着古稀之年的哥哥从到达厅走出来,呼群难掩激动之情,兄妹俩紧紧抱在一起。

  接受采访时,呼群的哥哥赵先生一直表达着对内蒙古的感恩和感谢,感谢草原人民无私的爱,给了妹妹第二次生命,感谢各方的关注和推动,让兄妹俩能有今日的团圆。而呼群告诉记者,自己要带哥哥和侄女到处走一走、看一看,让他们看看草原的风土人情,尝尝这里的特色美食,感受内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呼群说:“我寻亲的目的就是想知道自己的身世,了解自己出生的地方,找到自己的亲人。党和政府对‘国家的孩子’的寻亲工作非常支持。”呼群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巴林右旗党委政府经常慰问“国家的孩子”,在生活上关心关爱他们,并大力宣传“国家的孩子”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国家的孩子”有一个微信群,近年来通过科技手段和全社会的帮助,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了家人。3月份,呼群做了基因检测,锡林郭勒盟公安局民警通过DNA比对,帮她找到了远在浙江省湖州市的哥哥,并马上联系了当地志愿者和浙江省湖州市警方,通过两地公安部门及志愿者的不懈努力,最终在4月18号得到了比对成功的好消息。

  呼群说自己得知这一好消息时,特别激动特别高兴,她由衷地感谢党和国家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感恩养父母养育之情,感谢帮助她找到亲人的两地公安,还有寻亲路上帮助过她的所有好心人。

  与哥哥取得联系后,兄妹俩经常通过微信交流。呼群盛情邀请哥哥和家人来赤峰市做客,来她成长生活的地方看看。哥哥也欣然接受了邀请,决定五一假期带着女儿拜访妹妹的第二故乡——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

  在等待哥哥到来的十几天里,呼群和家人一直在忙碌着,外出采买、规划游玩行程。说起在巴林右旗的生活,呼群一家人满是感激和自豪。

  1960年至1963年,内蒙古各地先后接纳了3000多名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孤儿。其中,赤峰市巴林右旗接回了25名,呼群就是其中的一个。

  呼群的女儿宝力,有一个特别的身份——宣讲员。在宝力心里,母亲是幸运的。宝力的姥爷是巴林右旗畜牧局职工,姥姥是巴林右旗妇幼保健所妇产科医生。姥姥年轻时因为一场疾病失去了生育能力,当听说旗里接来了“国家的孩子”,姥姥和姥爷,立即响应号召前往旗保育院领养了一名女童。  

  宝力曾听母亲讲过,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牛奶、鸡蛋都是难得的营养品,罐头和饼干更是奢侈品一样的存在,而母亲总是比别的孩子优先吃到。宝力的姥姥、姥爷白天工作很繁忙,但姥姥晚上回到家依然会点着蜡烛为母亲缝制衣裳,“姥姥曾经跟我说,自从有了我妈妈,她就爱上了缝纫活儿,她说一定要让自己的女儿穿得漂漂亮亮的”宝力说。

  作为“国家的孩子”的孩子,宝力对民族团结有着更深刻的体会。2021年,她被聘为赤峰市、巴林右旗“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宣讲员”,通过讲述母亲的亲身经历和她的家庭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三千孤儿入内蒙”这段跨越地域、民族和血缘的传奇故事。 

  4年来,宝力以宣讲员的身份走进高校、机关、医院、社区等地进行宣讲。宝力说,母亲手里有一根接力棒,她要做好接棒人。“如今姥姥和姥爷、母亲已经完成了接力,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一代的手里,我要接着往下传。”文/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首席记者 查娜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呼群和养父母

  带哥哥看看自己成长的地方

  呼群和哥哥

  在机场迎接哥哥

  与“国家的孩子”代表们参观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250505143507.jpg

  家人欢聚

编辑:郝小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