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农民日报》第6版刊发题为《内蒙古:田野农事活力足》的文章,报道了内蒙古自治区的田间地头变成一个个培训讲台,耕地整地、配方施肥、地膜铺设、水肥管理、农机操作、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农技专家们带着这些科技锦囊,为这场农事活动注入智慧新活力。
全文报道如下:
今年春耕期间,在蛰伏一冬的“铁牛”轰鸣声中,内蒙古自治区的田间地头变成一个个培训讲台,耕地整地、配方施肥、地膜铺设、水肥管理、农机操作、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农技专家们带着这些科技锦囊,为这场农事活动注入智慧新活力。
在兴安盟扎赉特旗的农技培训中,巴彦高勒镇巴彦高勒村的吴立军专注听讲。课后他说:“专家老师的讲解让我学到了选肥、选种等现代化耕种知识。”吴立军的收获,正是内蒙古春播技术指导培训工作成效的生动写照。春耕备耕期间,自治区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聚焦粮食生产现代化和农民技能提升需求,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手把手、点对点的指导服务。
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镇南珠日河嘎查,玉米种植能手刘大鹏正在田间查看玉米播种质量。“精准”是刘大鹏玉米高产的秘诀。他说:“按照老师的指导种地,产量真能上来!”经过多次技术培训,刘大鹏成了玉米密植技术的田间专家,还自发地将技术要点教给了周边的其他农户。
“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的关键在于密植和精准,要选用耐密品种,确定合理密度,之后要进行精准水肥调控,提高保苗率,降低空杆率。”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克如研究员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的培训现场向当地种植户讲解技术要点。为推动玉米产能实现新突破,内蒙古与国家级科研团队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发挥专家指导优势,将先进种植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
以“推技术、提单产”为主线,自治区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积极行动,累计开展技术指导服务2301人次,指导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2.19万人次,组织线上线下技术培训577期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4419人次,培训主体和农户超3.3万人次,发布技术小视频166条,发放宣传手册6万余册。
春播期间,内蒙古各地抢抓农时,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将农业技术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实操指南。通过“理论授课+现场示范”的模式,越来越多农户成长为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行家里手,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制作: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