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9日,《农民日报》第5版刊发题为《内蒙古兴安盟:百企协同发力激活乡村经济》的文章,报道了内蒙古兴安盟通过建立村企利益联结机制,助推嘎查村产业振兴;各民营企业积极发挥自身资源、技术、人才等多方面优势,多角度全方位助力乡村发展。
全文报道如下:

2025年5月19日《农民日报》第5版
漫步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青瓦白墙、飞檐雕梁的传统朝鲜族建筑错落有致。当地村民在此经营着民族特色餐馆、摄影馆、文创产品店等店铺。
“以前村子可不是这景象。”乌兰哈达镇三合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许忠峰回忆道,“村里近三分之二的村民选择到国外或沿海地区务工,包括我在内,也都是前几年才回村的。”
转变始于2022年,内蒙古森发林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入驻三合村,作为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内蒙古“万企兴万村”中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投入1080万元,以三合村党群服务中心为基点,以朝鲜族特色民俗馆、水稻故事馆为载体,将三合村打造成集特色民宿、餐饮、观光农业于一体的民俗风情村。去年三合村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次,带动文创产品销售超过220万元。“我们村的旅游发展起来后,我家饭店的客流量、营业额也上来了,店里的收入比过去增长了将近40%。”村民许忠光说。
这样的蜕变在内蒙古兴安盟并非个例。
在科右前旗归流河镇北民合嘎查,春播的农机轰鸣声唤醒了岭上兴安沉睡的黑土地。村民弯腰捏起一撮泥土说:“希望今年咱们的粮食能有个好收成。”这里是兴安盟“万企兴万村”行动结出的累累硕果之一。自行动开展以来,内蒙古北峰岭粮油有限公司与北民合嘎查开启了结对共建。“公司利用自身的优势助力农户进行农业生产,增加农户收益。目前,我们每年可带动种植户900余户,户均增收约2000元。”内蒙古北峰岭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刚说。
“万企兴万村”行动开展以来,兴安盟共有218家民营企业,11家协会商会与334个嘎查村结对,带动了兴安盟旅游、林果、大米、木耳等产业蓬勃发展。
为了让帮扶工作最大限度为乡村振兴服务,兴安盟工商联积极调动各民营企业,通过建立村企利益联结机制,助推嘎查村产业振兴;各民营企业积极发挥自身资源、技术、人才等多方面优势,多角度全方位助力乡村发展。兴安盟工商联还通过减税降费、融资助力、人才支撑等实际行动服务企业,为企业助力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高晴
制作:杨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