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内蒙古生物多样性空间保护格局基本建成

  本网5月20日讯(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帅政)5月2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对“十四五”以来,内蒙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成效进行发布。记者了解到,目前,内蒙古已划定生态保护红线59.69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同时,全区分布有大兴安岭、呼伦贝尔、松嫩平原、锡林郭勒草原和西鄂尔多斯—贺兰山—阴山等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总面积26.73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2.60%,生物多样性空间保护格局基本建成。

  2025年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呼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创和美永续之路。今年也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五年来,内蒙古紧紧围绕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持续加大重要生态空间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力度,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首先,2021年以来,我区先后制修订了《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条例》《内蒙古自治区河湖保护和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14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涵盖森林、草原、河湖、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等物种保护领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法治保障。

  其次,我区在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乌梁素海实施了普氏野马和麋鹿野化放归,在鄂尔多斯建立了濒危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和扩繁研究中心。还建成国家级微生物种质资源库1家、饲草种质资源库2家,畜禽保种场(区)12家,自治区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3家、畜禽种质资源库2家、微生物种质资源库1家,畜禽保种场25家。

  在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层面,2021年以来,内蒙古累计完成造林2127万亩、防沙治沙4320万亩,规模均居全国首位。全面完成基本草原调整划定,调整划定基本草原7.3亿亩,形成自治区、盟市和旗县市区三级基本草原“一张图”管理。大力推进黄河、西辽河等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治理,并严格落实湿地分级管理制度,乌梁素海成功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此外,我区先后组织开展多项全区及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完成全区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多样性调查,绘制了全区1:50万生态系统类型图,着力建设“内蒙古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同时,扎实推进林草有害生物防治,2021年至2024年,全区累计防治林草有害生物28076.93万亩,成灾率均控制在“十四五”末指标以下。

  全区司法机关也聚焦野生动物保护、野生植物保护、栖息地保护、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等,持续开展了“昆仑行动”“生态安全屏障守卫行动”“保卫黄河”专项行动和“国门绿盾”专项行动等系列监督执法行动。2021年至2025年4月,全区法院共审结涉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件846件,有力遏制了危害我区生物多样性的犯罪行为。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