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深化“铁三角”基层治理机制,创新推出“37℃平安家”家园自治项目,以“参与式微更新”为抓手,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让居民自治从“被动管理”走向“主动参与”,让社区治理从“单打独斗”变为“多元共治”。
隐患突显:一场大风掀开“无物业老楼”治理难题
拉僧仲街道广场写字楼建成于 2003 年,是平安社区内的无物业小区。近日,楼栋长王阿姨在日常巡查中,敏锐地发现楼体铁护栏因长期缺乏维护,锈蚀的螺栓几近断裂,历经 20 多年的风雨侵蚀,原本坚固的护栏已成为安全隐患。王阿姨主动联系解大姐夫妇迅速对护栏进行了临时加固,同时,第一时间向社区党委上报情况,由此拉开了“铁三角”基层治理机制下居民自治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的序幕。

红色引擎:“铁三角”机制吹响“安全集结号”
接到楼栋长反映后,面对“维修无主体、资金无着落”的艰难困境,社区党委立即将广场写字楼护栏改造列为“37℃平安家”家园自治项目,通过“线上照片公示+线下普法议事”双线联动,即刻安排网格员在居民群发布安全隐患通知,并附上护栏锈蚀的实拍照片,直观向居民呈现风险隐患。同时,组织网格员和楼栋长入户动员集资,楼栋长王阿姨主动请缨:“我是楼栋长,我带头!”,她积极担任“安全监督员”,现场召开居民议事会,以“民法典高空坠物责任条款”普法为契机,让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居民迅速达成集资修缮护栏的一致意见。

自治蝶变:党小组引领打造“安心墙”
通过发挥党小组凝聚党员群众作用,党小组成员牵头成立“护栏改造小组”,3天内完成3500元维修资金筹集,全程参与比价、验收,实现“筹资-施工-验收-巡查”全流程公示,同步建立“楼栋长+网格员”定期巡查安全隐患制度,赢得了居民的一致认可。从“锈栏杆”到“安心墙”的蝶变,不仅排除了安全隐患,更搭建起党群“连心桥”,激发了居民从“各扫门前雪”到“争相出力”的主人翁自治意识。

一面锈蚀的护栏,照见的是无物业小区治理的共性难题,一场参与式“家园自治项目”的成功实践,彰显的是党建引领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正如平安社区书记师蕾所言:“居民现在走过楼道,摸到的不只是牢固的护栏,更是党组织带领大家共同守护的家园温度,这是37℃的温暖,是党组织给居民的‘平安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