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赤峰

松山区玉米高产技术成效显著

  眼下,在松山区自治区级玉米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行动示范区里,2000亩玉米禾苗长势正旺。在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玉米首席专家李少昆的指导下,示范区里的玉米采用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节水效果明显,单产水平预计高于周边区域平均水平5%以上。

  6月4日,松山区农牧局技术人员再次来到位于初头朗镇大酒缸村的松山区自治区级玉米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行动示范区。自示范区建立之初,松山区农牧局就成立专项技术工作小组,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为科学播种提供技术支撑。

  “这片地可不简单。我们特邀了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玉米首席专家李少昆老师,通过现场授课、亲自示范、系统培训技术人员等方式,重点讲解播种深度、行距、株距等关键技术要点,促进绿色生产技术标准化实施。”松山区农牧局粮油作物技术站站长牟晓东向记者介绍。“普通玉米地里,玉米苗有4000—4500株,我们通过精准调控水肥,逐渐把玉米苗数量增上去。”牟晓东解释,同样一片大的耕地,玉米苗越多增产越多。但密植并不是简单的多出苗,而是跟随禾苗的生长阶段,适时地给水给肥。此外,播前深松深翻、秸秆还田、选用优良玉米品种、庄稼病虫害防治等缺一不可。如今,示范区里的玉米每亩已经达到6000株,随着技术经验的不断积累,将来可达到每亩8000—9000株。目前,示范区内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10%以上。

  松山区针对本地区品种多杂、种植密度偏低、灌溉水紧缺、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充分发挥示范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引领和展示作用,重点推广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高产等技术。技术人员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生产实际,集成推广“五统四控三提两增”技术模式(五统: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四控:控肥、控药、控水、控膜;三提:提升化肥、农药、水资源利用效率;两增:增产、增效),推广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模式,实现标准化生产技术全覆盖。(王 鑫)

编辑:韩玉峰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