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伙伴计划”照亮成长路

  乒乓球撞击台面的脆响在乌兰察布市凉城县酒源社区活动室回荡,9岁的小雪目光如炬,挥拍动作干净利落。3个月前,这个因父亲去世而蜷缩在训练场角落的女孩,如今在“团团活力圈”比赛中勇创佳绩,脸上绽放的笑容如同阳光般灿烂。百公里外的呼和浩特康居社区活动室岩壁上,13岁的晓宇奋力攀至顶端,朝着重病的母亲挥手高呼……这些动人的瞬间,正是共青团“伙伴计划”在内蒙古大地书写的青春诗篇。

  青年社会组织服务社区青少年“伙伴计划”示范项目,是新时代共青团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提升社区青少年服务质效的品牌行动,是推进基层共青团融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格局、创新社区服务、助力社会建设的创新实践。

  项目将注意力聚焦到社区的重点青少年群体,根据孩子们的“难处”科学合理提供志愿服务。自2023年实施以来,全区70个社区开展了以思想引领、成长关爱、社会融入、权益保障、犯罪预防等为主要内容的“伙伴计划”示范项目,获得社区青少年及其家长、青年社会组织热烈欢迎和高度认可。

  在呼和浩特康居社区,晓宇的生活重担令人揪心。母亲常年卧病,父亲离家,懂事的孩子频繁缺课陪母亲赴京求医。在了解晓宇的情况后,志愿者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全面的帮扶计划。

  考虑到晓宇热爱运动,志愿者们设计了一套体验式游戏运动课程,他们精心挑选各种富有挑战性的团队运动项目,如攀岩、接力赛跑等。在“伙伴计划”的梦想课堂上,志愿者将英文单词“family”拆解为“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的温暖解读,像一束光穿透阴霾,点亮了他的眼眸。

  如今晓宇的课本空白处画满听诊器图案,日记本里工整写着:“将来我要当医生为妈妈治病,也要让大家都不再害怕生病。”曾经沉默的少年在课程中找回勇气,成绩从中游稳步攀升。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富民社区的小欣则在彩色线条间重获学习密钥。思维导图课程开启之初,这个内向的男孩连基础分支都无从下笔。在志愿者手把手引导下,古诗词被拆解成脉络清晰的彩色图谱,数学难题化作条理分明的解题路径。最令人惊喜的蜕变发生在小组合作中——当团队讨论陷入混乱,小欣拿起彩笔带领组员梳理观点,清晰的思维导图让团队在汇报中拔得头筹。如今他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思维导图是解决问题的密码本。”

  这些改变背后,是共青团“伙伴计划”创新构建的服务网络。项目工作首创“智库+执行”双轨服务模式,依托“高级社会工作师工作室”组建跨领域督导团队,为项目提供理论支撑与动态优化;建立“社工+志愿者”联席会议制度,每月组织社区、学校、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参与服务设计,推动服务需求响应效率提升;采用“思想领航课+心理辅导+实践互动”三维模式,结合青少年成长需求设计推出如“情绪小屋”手工制作、沉浸式红色教育、心理沙盘互动等环节,帮助青少年外化压力并实现情绪可视化,家长反馈正向率超98%。

  为确保爱的接力永不中断,内蒙古创新推出公益造血机制。社区“下单”、团委“派单”、组织“接单”的服务闭环高效运转,当社区募满3万元,内蒙古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立即配捐5000元;达到5万元则配捐1万元。这套机制支撑着全区70个社区开展2781场活动,534万元资金撬动超万小时服务,10041名志愿者携手照亮76390名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在服务网络的层层“加码”之下,“伙伴计划”的效果不断提升。月考成绩分数提高、互动举手的频次变高、在全校作文比赛中获奖……“伙伴计划”的项目周报详细记录着孩子们的点滴变化,见证着孩子们勇敢奔向多彩的未来。

  “这个项目让我有勇气走出小世界。”小雪抚摸着球拍上的磨损痕迹轻声说。当公益资金化作北疆大地上的星火,当万名志愿者的温暖手掌托起迟放的蓓蕾,这些曾被风雨侵袭的嫩芽,终将在社会的守护中绽放。

  (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孙柳)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