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不仅是一种记录手段,更是对地区历史的真实写照,这些图片以本真的姿态,展现了内蒙古的发展变化。”7月3日,在“中国·内蒙古记忆”纪实图片展上,内蒙古日报社原副社长朝鲁巴根观展后道出了自己的感受,“这样的纪实图片展,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回望历史的窗口,更在无形中搭建起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内蒙古的发展故事以更鲜活、更具冲击力的方式被铭记和传播。”
“展览中的作品大多为黑白照片,受限于当时的摄影设备,因此显得尤为珍贵。展览作品跨度很大,从20世纪50年代到2000年,几乎涵盖了这一时期内蒙古地区所有重大历史事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珍贵图片的创作者大多为内蒙古日报社的摄影记者。”朝鲁巴根认为,这种“在场感”,让照片超越了单纯的事件记录,成为带有情感温度的历史注脚。

内蒙古日报社原副社长朝鲁巴根观看展览。(摄影/通拉嘎)
1976年至1980年,朝鲁巴根在巴彦淖尔盟(现巴彦淖尔市)记者站担任记者,回忆自己的记者生涯,他说:“当时使用的是120、135等较为原始的相机,而此次展览中的作品多数就是这样的相机拍摄完成的。虽然许多老记者已经离世,但他们用镜头记录下的内蒙古历史,将作为永恒的财富传递给后代。”
今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8周年。78年,对内蒙古自治区来说,是一部从艰辛起步到蓬勃发展的壮阔史诗,每一步跨越都镌刻着时代的印记。朝鲁巴根说:“这些具体而微的画面,让宏大的‘发展成就’变得可感可触。人们可以透过一张张照片,深情回望过去,深切感受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视当下、砥砺前行。”
文字:郭伟伟
摄像:王志伟
剪辑:刘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