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问沙——来自“三北”工程攻坚战一线的内蒙古报告 】“守绿”库布其

   七月的阳光洒在库布其沙漠北缘的林子里,沙柳树、沙枣树、杨柴、柠条等植物迎着光坚韧生长着,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境内形成锁边林带缚住沙海。

  “你看那棵沙枣树,是我爷爷那一代人种下的,已经在这里生长了70来年了,不容易啊!”杭锦旗什拉召治沙站站长贾文义已经从事治沙工作整整40年,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曾是这里的工作人员,祖孙三代接续建设和守护沙海中的这片绿洲。

  库布其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曾因风沙肆虐、寸草不生而被称为“死亡之海”。杭锦旗境内库布其沙漠面积约1480万亩,约占全旗国土面积的52.2%。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杭锦旗在库布其沙漠北缘建立三个国营治沙站,经过几代人努力,建成19.95万亩锁边林带,有效阻止沙漠北扩。

  在防沙治沙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杭锦旗的治沙人不断凝结智慧,升级改进技术与设备。贾文义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我爷爷他们那一代人需要用骆驼从上百公里外的地方拉回来树苗,靠一根铁锹挖坑种树;如今‘微创气流植树’技术、打坑机等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造林效率。我父亲那一代的治沙工人经常领着自己的娃娃到沙漠里播种柠条、杨柴、花棒等植物种子;现在无人机飞播等新技术能更快、更准、更广地在沙漠中播撒种子。”

  穿沙公路两旁绿意盎然,光伏“蓝海”涌动着“绿能”;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学习库布其沙漠治理经验,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体验沙漠旅游的神奇魅力。在一代代治沙人的坚守与付出中,如今的杭锦旗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创新之路。按照“两带、三区、两线”规划,采取“北锁南堵中切割”策略,实施“锁住四周、渗透腹部”的治沙方式,结合“路、电、水、讯、网、绿”综合措施,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打响后,杭锦旗计划2024年至2030年期间完成生态修复1092.3万亩、光伏治沙200万亩,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70%以上。

  “三分种树、七分管护,防火、防治病虫害、保护野生动物等都是我们的工作职责。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林木管护、巩固治沙成果上,接续传递防沙治沙‘接力棒’,守护好来之不易的绿色家园,为库布其沙漠增添更多绿色。” 贾文义说。(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李卓  王晓博  王鹏)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