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央媒聚焦内蒙古

【央媒聚焦内蒙古·人民公安报】霍林郭勒高效能运行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实现从“规范”向“示范”的华丽转身

  2025年7月9日,《人民公安报》第6版刊发题为《霍林郭勒高效能运行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实现从“规范”向“示范”的华丽转身》的文章,报道了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公安局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全面提升执法质效和公信力,实现从“规范”向“示范”的转变。

  报道全文如下: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公安局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为抓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运行、高水平管理,持续深化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全面提升执法质效和公信力,实现从“规范”向“示范”的转变。今年,该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获评“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集约化”闭环管理

  在办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拒不配合,霍林郭勒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合成作战室迅速调动警种资源,助力案件快速告破。

  “我们深化构建‘大合成’作战机制,将9项采集工作整合至同一功能区,目的就是让数据‘多跑路’、民警‘少跑腿’,使其能更专注于办案。”霍林郭勒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主任魏璟说。

  据了解,霍林郭勒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配备25名专职管理人员,通过科学设置案件受理、执法办案、案件管理、物证管理、合成作战等标准化功能区室,形成全程闭合的工作通道。

  合成作战室整合各警种力量,设置领导指挥、服务保障、执法巡查席位,实现信息即时共享,推动疑难案件攻坚。同时,霍林郭勒市公安局法制部门与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合署办公,组建案件管理专职队伍,对中心办理案件实施同步审查、同步指导、同步审核。该局办案效率大幅提高,案件平均办理时长缩短30%。

  “智能化”科技赋能

  “张某心率过快,请暂停审讯并立即送医!”3月12日,霍林郭勒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值班民警王晓强通过生命体征监测仪发现异常情况后,当即叫停讯问,成功避免了一起潜在安全事故的发生。经查,张某隐瞒心脏病史。

  “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秉持智慧赋能理念,深化科技应用,有效防范执法风险,保障违法嫌疑人合法权益。”霍林郭勒市公安局副局长夏恩发告诉记者。该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配备自助接报案终端、生物信息采集设备、巡逻机器人等智能化装备,搭建智能执法平台,极大简化民警操作程序,提升办案质效。

  霍林郭勒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嫌疑人的实时追踪、异常行为智能预警。同时,搭建智能案管物管系统,配齐智能案卷柜、财物柜,通过二维码赋予每份卷宗“电子身份”,实现“一案一码”,并与责任民警挂钩。系统自动根据办案程序时间节点提醒盯办,为卷宗、涉案财物在流通环节的数据采集、盘点定位、统计研判、预警提示提供支撑,实现可视化、智能化管理。“我们通过二维码给每份卷宗赋予‘电子身份’,管理起来更规范了!”霍林郭勒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峰说。

  “一体化”协同联动

  “刘某涉嫌盗窃一案现在开庭……”2024年11月,一起盗窃案在霍林郭勒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刑事速裁法庭当庭审理并宣判。“本以为诉讼需要跑很多地方、花很长时间,没想到速裁程序效率这么高。”受害人赵先生感慨道。

  2024年以来,霍林郭勒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持续健全“立、侦、办、审、诉、判”一站式刑事速裁机制,构建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的办案模式。目前,速裁案件适用类型已从危险驾驶拓展至盗窃、职务侵占等8类案件,既减轻了受害人诉累,又保障了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速裁法庭启用以来,已审结刑事案件20余起。

  此外,霍林郭勒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常态化运行执法管理委员会,建立集体会商制度,每周梳理数据、每月调研分析,对问题较多的执法单位分批次挂牌警示。聚焦执法监督,推进法制员专职化建设,向办案量大的警种和派出所派驻法制员,前移监督端口。由此,构建起“法制+督察+审计+信访+纪检+警种”的立体化执法大监督格局,执法监督管理更加全面有效。(记者 唐建权 通讯员 关傲)

  制作:杨晓丽

编辑:梁波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