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北疆文化神州行|从内蒙古到浙江,这场展览很圈粉!

  7月12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不少市民游客走进中国丝绸博物馆,参观“碧色万里:10-12世纪的草原丝绸之路”主题特展。

  “碧色万里:10-12世纪的草原丝绸之路”主题特展为“2025丝绸之路周”主场活动之一,于7月11日启幕,由国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丝绸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赤峰博物院承办,内蒙古博物院等多家文博单位协办。

  “像这样大规模展出内蒙古地区文物的展览,在杭州还是比较少见的,非常值得一看。展览中有大量精美的器物,都体现出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推荐大家来观展!”参观展览后,杭州市民高先生说。

  观众拍摄文物。

  草原丝绸之路,是经草原沟通欧亚大陆的最北通道,既是游牧与农耕文明交汇之所,民族迁徙往来之途,亦为东西两大文明对话之桥梁。本次展览通过展示辽上京遗址、辽中京遗址、耶律羽之墓、陈国公主墓等出土的精美历史文物,全方位呈现草原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阐释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展览分为“草原丝绸之路的缘起”“游牧农耕民族的印记”“华夏多元文明的交融”“草原丝绸之路的延伸”4个单元,共展陈文物213件(套)。其中,展出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博物院、鄂尔多斯博物院、赤峰博物院等内蒙古6家文博单位文物181件(套),包含一级文物63件(套)。

  外国观众观展。

  精美文物。

  据介绍,本次展览中展出了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出土的红山文化时期黄玉蚕,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蚕形玉雕,印证辽河流域先民对蚕的细致观察,诠释了史前时期草原先民的蚕桑信仰,也将中国蚕桑丝绸文明源头北推至西辽河流域;展出的春秋战国时期嵌宝石虎鸟纹金带饰,体现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辽代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的琥珀璎珞、玛瑙碗、水晶耳杯,共同诉说着草原丝绸之路的亘古绵长。

  石俑。

  观众姚女士说:“参观这场展览,让我们能够全面系统了解到辽代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信息,看完以后感觉很长知识!”

  观众聆听讲解。

  来自俄罗斯的观众杜布阔娃·奥莉卡说:“这是一场很棒的展览,让我们看到了辽代的文物,了解了内蒙古的历史故事,感受到多元文化交流互鉴。”

  杭州市民徐女士说:“看了这场展览,欣赏到许多来自内蒙古的精美文物,也深入了解了草原丝绸之路和内蒙古地区的历史文化,有机会我要多去内蒙古走走看看。”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0月20日。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李存霞 王磊

编辑:梁波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