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行进中国|配一把“新钥匙”打开旧锁厂

 

   下课铃一响,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锡林南路小学的学生李奕昊和张添翼来不及换校服,背上书包、抱上篮球便赶往“废弃锁厂”抢场地,为即将到来的暑期训练做准备。“安全生产”“保质保量”“铜锁砂光车间”……这家特别的篮球馆,处处刻画着老制锁厂的痕迹。

  这处建于1975年的制锁三厂,曾是呼和浩特市最重要的工厂建筑群之一。随着锁厂停止生产,厂区也逐渐荒废。如何重新利用老旧厂房,用一把“新钥匙”,打开旧锁厂?呼和浩特市给出自己的答案——让废弃老锁厂摇身一变,成为文化体育创意产业园。

  “老锁厂本身层高就高,很适合改造成篮球馆。”劢立运营总监张艳说,“基本保持锁厂原貌,没有进行大幅度改动,仅对承重墙进行了一些加固。”除了篮球馆,羽毛球、小轮车、武术等多个体育项目也在这处老制锁厂落地,吸引大量市民前来运动。

  青少年正在篮球馆内训练。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篮球馆外围保持锁厂原貌。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张艳说:“别看现在打卡运动的人流量这么多,我们刚来这边开发的时候,非常荒凉。院里堆满垃圾,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非常糟糕,外面的一排门脸房全部关门。”

  这处老锁厂被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列入城市更新项目。2023年5月设计改造启动,同年10月正式开园。在保留原制锁厂历史老建筑和老厂房工业元素的基础上,注入年轻时尚的运动元素。

  创意产业园内,咖啡馆店员正在做准备工作。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青少年正在创意产业园内学习乐器。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我们给产业园起名‘劢立’,也是蒙语‘马’的音译,象征着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张艳介绍,在劢立体育综合体,我们打造了15个大小场馆,每个场馆都经过精心设计,融入了现代化设计元素和功能性改造。这不仅让老厂房焕发了新的生机,更使其成为了一个集健身、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体育场所。

  市民正在产业园内的羽毛球馆运动。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自2023年开业以来,产业园受到了广大家长和学员的喜爱。张艳说,“暑假期间,产业园会组织各种比赛和文艺汇演,目前,周末日客流量已达到2000人次,成为了周边社区不可或缺的健身娱乐中心。”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产业园不仅丰富了呼和浩特市的体育休闲设施,方便群众运动健身,还开拓了特色体育新空间,变园区流量为消费增量,为市民打造高层次、高品质、多样化的体育消费体验新场景。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印发《关于恢复和扩大体育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鼓励全区各盟市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促消费活动,提振消费信心。呼和浩特市依托具有特色的体育产业园区建设和体育产业服务供给,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不断促进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杨义、白波、张力洋、富丽娟、刘艺琳、寇雅楠、赵梦月、孟佳澍)

  视频制作:刘瀛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