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过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万合永镇关东车村韩家湾子组的山林间,空气清新,草木茂盛。59岁的田国杰正带领10多名工人为林下经济作物苍术除草。
20多年前,田国杰随媳妇从河北来到韩家湾子组,当时周边大片山杏林因气候影响,结果率不足七成,甚至逐渐退化。这在多数人眼中的“低产林”,在他看来却是“宝藏”。“这些山杏根基好,只要嫁接改造,定能带来收益。”怀揣着这样的信念,田国杰远赴外地学习山杏嫁接大扁杏技术。学成后,他迅速组建嫁接队,在当地一些村镇大展身手,累计嫁接大扁杏12000多亩,成活率高达85%。更令人赞叹的是,他首创的“围选1号”品种,很快在十里八乡打出了名气。
技术上的成功并未让田国杰满足,他更希望与乡亲们抱团致富。2021年,他做出大胆决定:承包韩家湾子组700亩山杏林,承包期25年。在当地林草部门的支持下,他采用“清枝清冠+隔行嫁接”的科学方法,对山杏林进行改造,并在林下套种药材。当年,300亩苍术、100亩黄芩扎根林间;2023年,又新增300亩苦参。
“来,我给你们算算账!”坐在林地间,田国杰掰着手指数算着:“现在每亩大扁杏核就能收入1000多元。300亩苍术,每亩产量3500斤,4年后可收获,按每斤6元计算,收入超600万元;100亩黄芩,亩产3000斤,4年后也有140万元左右;300亩苦参,2年后能带来200多万元收入。”这笔清晰的“致富账”,不仅算清了未来收益,更算活了林下经济的发展思路。
在田国杰的示范带动下,韩家湾子组2000亩山杏林已全部完成隔行嫁接改造。周边村民纷纷找上门,邀请他帮忙设计扁杏嫁接和林下种药方案。
田国杰凭着一股子钻研劲儿,用20多年的时间,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出“点绿成金”的致富文章。(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李国萍 通讯员 刘忠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