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银高铁银巴支线的“咽喉”工程
——
贺兰山隧道
全长8792米的隧道正洞
仅剩最后100米
面对复杂地质条件和高风险施工环境
建设者们昼夜奋战
全力确保隧道按期贯通
为高铁项目顺利开通奠定坚实基础

地处阿拉善左旗巴润别立镇上海嘎查境内的贺兰山隧道,是Ⅰ级高风险隧道。7月15日,记者深入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尽管洞内潮湿闷热、空气流通不畅,但建设者们依然坚守岗位,争分夺秒推进工程。

贺兰山隧道地质条件复杂,不仅地下水丰富、断层发育,还存在交通运输不便、反坡排水困难、围岩地质条件差等问题。自开工以来,这里已发生突水、坍塌等险情30余次,单日最大涌水量达3000立方米,安全风险极高,施工难度极大。
中铁十五局包银高铁银巴支线内蒙古段1标项目经理部一分部二工区经理马鼎旭向记者介绍,隧道的收敛变形问题尤为突出,“这是跨度 6.9米的单线隧道,有时当天好不容易开挖2至3米,没过几天就会出现明显的收敛变形。我们只能采取边开挖边加固的方式,一米一米向前掘进,并随时回头处理收敛问题,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

据了解,贺兰山隧道掌子面围岩地质条件极差,又处在断层核心地带,随时都有突涌风险。剩余的这最后100米,是整个隧道施工最艰难的一段,每向前推进1米,建设者都要经受各种考验。为实现隧道最后百米的安全高效贯通,中铁十五局包银高铁银巴支线内蒙古段1标项目经理部牵头,联合设计方、石家庄铁道大学等成立了贺兰山隧道联合工作组,组建了技术攻关、质量安全管理、现场施工组织3支突击队,以应急状态全力冲刺最后阶段。

“我们针对剩余100米的复杂地质,采用了超前管棚加固围岩、双层或三层支护,以及三台阶加临时横撑的施工工艺,通过精准技术手段安全稳妥推进掌子面施工,为隧道顺利贯通提供技术保障。”中铁十五局包银高铁银巴支线内蒙古段1标项目经理部一分部高级工程师薛贵喜说。

“我们既要拿出百米冲刺的干劲抢进度,更得小心翼翼保安全,确保万无一失。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现场百余名建设者实行三班倒,24小时轮流作业,全力以赴推动隧道安全贯通。”中铁十五局银巴铁路项目一分部党支部专职副书记乔泉介绍,目前,现场施工科学有序,隧道剩余的100米地质情况明晰,技术方案可靠,全隧预计8月份实现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