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中国文化报》第1版刊发了《西口村的村歌越发嘹亮》的文章,报道了文化和旅游部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连续两年的文化帮扶,宛如春雨般细腻浸润,让阿尔山市明水河镇西口村从昔日的“文化洼地”,一步步成为“精神高地”。
报道全文如下:

《中国文化报》(2025年7月19日01版)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麓深处,阿尔山市明水河镇西口村正悄然经历着一场蜕变。这片以种养殖业为主的土地,历史上曾因处于边防前卡的特殊区位,是远近闻名的“三教九流”聚集地——外来人口多,社会关系相对复杂。如今,文化的滋养让这里焕发出蓬勃生机。文化和旅游部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连续两年的文化帮扶,宛如春雨般细腻浸润,让西口村从昔日的“文化洼地”,一步步成为“精神高地”。
7月1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设立实施的老艺术家文化志愿服务工程再次走进西口村,来自中央民族乐团、中国交响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等国家艺术院团的10余名艺术家为村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
深情的歌曲、优美的舞蹈、诙谐的相声、热烈的器乐演奏……艺术家们精湛的技艺和动情的表演赢得了村民们阵阵掌声。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一级作曲伍嘉冀创作的西口村村歌《西口村是我家乡》也在演出中亮相,当地的乡亲们在音乐中找到了“心”的归属。
“作为西口村的村民,真的是既幸福又骄傲。以往只能在电视里见到的艺术家,把演出送到了我们家门口,艺术家帮我们创作的村歌更是唱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声。”一位西口村村民激动地说。
据了解,老艺术家文化志愿服务工程于2024年7月首次走进阿尔山进行文化惠民演出,为阿尔山市民、西口村村民带来了丰盛的文化大餐。除演出外,两年来,文化和旅游部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还开展了村歌创作、村舞编排、舞蹈教学、捐赠字画等多项文化帮扶工作。
今年5月,作为老艺术家文化志愿服务工程志愿者的一员,伍嘉冀来到西口村。这里壮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风土人情,深深打动了他。这些深情与感动,化成动人的旋律,《西口村是我家乡》应运而生。旋律优美、歌词质朴,这首充满对家乡热爱和眷恋之情的村歌一经问世,便在村里传唱开来,迅速成为西口村闪亮的文化名片。
7月,中央芭蕾舞团一级演员林虹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一级编导刘江,以这首村歌为基础,将蒙古族代表性动作融入创编的舞蹈中,并来到村里开展舞蹈教学。于是,西口村不仅有了自己的村歌,还拥有了自己的“村舞”。“我们不是要培养专业舞者,而是让村民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两位艺术家说。
这些文化帮扶让西口村渐渐有了精气神。2019年以来,在文化和旅游部定点帮扶下,各大艺术院校的师生连续6年来到西口村开展艺术创作工作,打造艺术村落。国家级艺术院团来到西口村开展演出,丰富了西口村的文化活动。文化和旅游部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带领的老艺术家文化志愿服务工程连续两年的强势加盟,使“文化明水河、艺术西口村”的品牌更亮了。
如今,游客来到西口村,可以站在南山乡野艺术圈俯瞰全村新貌,听着主街的大喇叭里播放的村歌,感受西口艺术村庄独有的慢种、慢养、慢生活。从物质帮扶到精神赋能,从文化输血到文化造血,西口村的实践证明,当文化真正扎根于乡土,就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
这片曾经沉寂的土地,正在文化的滋养下,绽放出新的光彩。(记者 刘淼)
制作:杨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