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北疆观察

11.23亿网民规模意味着什么?

  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这一数字反映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广泛性和深入性,庞大的网民群体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文化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参与度普遍提高。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使得更多群体,包括老年人和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到社会发展中,共享数字发展成果。信息传播更加便捷,网民可通过网络快速获取天下事。社交方式发生变革,人们借助微信、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平台频繁交流,分享生活。工作方式也有所改变,远程办公成为可能,让年轻人就业不再局限于一个城市。网络为公众参与社会事务提供了便捷渠道,从政务信息公开到民生热点讨论,网民的声音在网络上汇聚,推动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民主。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网民规模是支撑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石,庞大的网民规模为数字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创新土壤,推动了新业态的孵化和消费升级。电子商务领域,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新型消费增长点不断涌现。同时,在线旅行预订、网约车、互联网医疗等应用蓬勃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同时为互联网企业带来无限商机。农村网民规模达3.22亿人,他们借助互联网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获得了更多学习、就业机会。60岁及以上银发网民规模达1.61亿人,他们通过网络与家人沟通、获取资讯、参与娱乐活动,丰富了晚年生活,也催生了庞大的银发经济市场。

  文化传播国际化。我国数字文娱产品不断向全球输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2024年网络文学出海市场规模超50亿元,海外用户规模超3.5亿,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哪吒2》的国际票房表现强劲,全球总票房已突破159亿元人民币,其中海外票房贡献了约4亿元人民币,占比约2.5%。网民规模的扩大也使得中国优秀文化在网络上得以更广泛传播,增强了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群体的文化交流融合,呈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践行着“拥抱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何丽静)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