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央媒聚焦内蒙古

【央媒聚焦内蒙古•新华每日电讯】内蒙古阿拉善:沙海中的绿色家园

  2025年8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第5版刊发题为《内蒙古阿拉善:沙海中的绿色家园》的文章,报道了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最西端,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黄沙、戈壁与绿洲构成独特生活图景。“距离”曾深刻影响当地生活,过去镇际往来需驼队跋涉一两天,如今3座机场让空中通勤缩至个把小时,穿沙公路和铁路也将沙漠中的城镇村落串联成网。

  报道全文如下:

    2025年8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第5版

  在内蒙古最西端的金色沙海,阿拉善盟静卧其中,如一粒璀璨明珠。27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版图塑造了独特的生活图景:黄沙、戈壁的底色之上,点点绿洲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距离”是左右阿拉善人生活的关键词。过去,人们从一个镇到另一个镇,要在驼铃声声中跋涉一两天。

  为了连接这些散落在大漠戈壁中的“孤岛”,阿拉善建起了3座机场。乘飞机从一个镇飞到另一个镇,个把小时即可。

  地面上,穿沙公路和铁路如同坚韧的丝线,顽强地将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3大沙漠怀抱中的城镇和村落串联成网。

  风沙,是阿拉善人生活中的“常客”。“一年四季都刮风。尤其是冬春,大风裹着沙子,打在脸上生疼。”阿拉善盟自然资源局规划科负责人段雅婧说。

  段雅婧介绍,这里的房屋一般较为低矮,墙体宽厚,窗户较小而密闭,有利于室内保温和防风沙。

  驾车驶出巴丹吉林镇,巴丹吉林沙漠的壮阔骤然入目——世界最高的固定沙山、最密的沙漠湖泊群、最广的鸣沙区。

  一提起沙漠,人们总想起干旱风沙,可阿拉善沙海里藏着许多湖泊,令人感慨造化神奇。

  3大沙漠怀抱602处湖盆,75个大的湖泊,每个水面面积逾1平方公里,尤以巴丹吉林沙漠为甚。

  驱车穿行其中,144个形状各异的湖泊在阳光下幻化出多彩的颜色。

  如果说沙漠是阿拉善的肌理,那么,额济纳旗的45万亩天然胡杨林便是灵魂。西北角上,这片世界仅存的三大胡杨林之一,每到深秋就变成金色的海洋。游客漫步林间,仰望金黄树叶与湛蓝天空交织的美丽画卷,无不惊叹胡杨树在极端干旱中迸发的顽强生命力。

  摄影师王正年年都带着“长枪短炮”守在这里,用镜头追逐光影,捕捉胡杨与碧水、金沙交织的绝美瞬间。他说,人们奔胡杨而来,看到的不仅是3000年的生命传奇,更是可“阅读”的人与自然共同谱写的生存史诗。

  守护家园是与风沙搏斗的持久战。今年7月,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南缘防沙治沙区,一条全长1856公里的防沙阻沙带实现全线闭合,三大沙漠林草锁边带合龙工作胜利完成。经过40多年的治理,阿拉善盟累计完成防沙治沙近1亿亩,实现了“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落日余晖下,一队骆驼像剪影似地慢慢走过沙脊,驼铃“叮咚”,飘进暮色。这一切仿佛远古丝路飘来的请柬,邀人揭示沙漠与绿洲共生的密码。(记者张丽娜 侯维轶)

  制作:丛龙慧

编辑:梁波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