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少旅游景区推出了乘坐低空飞行器观光、体验等项目,受到游客欢迎。但这类空中游览项目也暴露出一些隐忧,甚至是安全问题。今年5月,在江苏苏州吴中区的奥诗汀繁花景区,观光直升机坠落砸中游客,该事件造成4名机上人员受伤,1名地面游客死亡。教训可谓惨痛至极。
从记者探访情况看,苏州这家景区没有任何直升机运营相关设施,直升机空中游览项目也外包给一家通航公司。这家公司也没有取得运行合格证,为了获利,超范围、超资质、超能力运行。
“要啥没啥”的公司和项目,竟然堂而皇之开展起了业务。安全隐患都摆在眼前,景区管理人员竟然没一个人觉得有问题?没资质就敢带游客上天,谁给他们的勇气?监管部门又何以一路绿灯?
从现实情况看,空中游览的“黑飞”不是个例。今年7月,民航局官网上公布的2024年以来发生致人死亡事故的通用航空企业名单,2024年有3家,2025年上半年就有5家公司。
除了无资质外,行业还存在维护周期不达标、飞行员培训不足、违规运行空中游览业务、学30个小时就能开飞机等问题和乱象。甚至还有业内人士称,反正违规了,多违一条或少违一条,没有区别。在他们眼里的“没区别”,可到了空中就是“致命隐患”“人命关天”,一个小疏漏都可能造成大事故。
空中游览是低空经济的组成部分。在低空经济发展前景被寄予厚望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都在跃跃欲试,但“大干一场”不等于“乱上蛮干”,坚决不能要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发展。如果管不住“黑飞”,拧不紧安全阀,透支的是产业潜力,低空经济的腾飞,更是一种奢望。行稳致远途,在规范中发展与壮大,才是低空经济该有的现实追求。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表态,将严厉打击驾驶员无证、低空航空器未取得适航证、飞行活动未报批等“黑飞”行为,引导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场景有序拓展。中国民航局去年11月曾就《空中游览运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这些释放的都是对“黑飞”零容忍的强烈信号。
整治“黑飞”乱象,要尽快完善制度规范,强化监管力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建立“黑名单”机制,加强对通航公司的资质审查,力争对相关业务实现实时动态监管。(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