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清晨,在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旗下营镇,高旭的家中传出阵阵欢声笑语。内蒙古红十字仁爱妈妈志愿服务工作队的10多位志愿者带着爱心款与祝福,为即将踏入滨州医学院的高旭送上一份特别的升学礼。

10116元爱心款、写有“金榜题名,前程似锦”的奶油蛋糕、题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书法作品、崭新的行李箱,以及呼和浩特市红十字会博爱寸草心基金会提供的2000元助学金……这份满载爱意的大礼包,让高旭感动得红了眼眶。


跨越9年的牵挂
“妈妈,这是我的录取通知书……”高旭边说边递上通知书。“祝福你越来越好,孩子!”内蒙古红十字仁爱妈妈志愿服务工作队队长刘玉敏仔细端详着,眼眶微红。

“妈妈,我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这9年来,您和其他仁爱妈妈对我的关爱和帮助,让我早把你们当成了家人。”高旭动情地说道。

“这孩子,从怯生生躲在爸爸身后的小不点,长成能独当一面的男子汉,我们这些看着他长大的仁爱妈妈,既开心又欣慰。”刘玉敏说道。
高旭与仁爱妈妈们的缘分始于9年前,当时他刚上四年级。仁爱妈妈们在走访困境儿童时了解到,高旭幼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租住在呼和浩特市毫沁营村一间狭小昏暗的屋子里。父亲靠经营电器修理部维持生计,懂事的他早早学会帮父亲分担。仁爱妈妈们随即将他纳入救助范围,捐资捐物,一路陪伴他成长。

然而,中考前20天,不幸再次降临——父亲突发疾病离世。强忍悲痛的高旭走进考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中。“那会儿真怕他垮掉。”刘玉敏回忆道。团队一边紧急捐款6000多元保障他的学业,一边通过博爱公益学堂持续给予陪伴。从此,学堂里多了个埋头苦读、主动整理桌椅的身影;体育夏令营的跑道上,奋力奔跑的少年成了志愿者们眼中的亮光;他为孤独症儿童成功义卖手工作品赚得200多元,刘玉敏一句“有生意头脑,将来必成大器”的鼓励,更让他找到了自信。在仁爱妈妈们的关爱下,高旭渐渐走出阴影,性格变得开朗起来。
今年,高旭以494分的高考成绩被滨州医学院假肢矫形工程专业录取。
逆境中生长的坚韧
“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高旭说,“电视剧《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的这句台词是我的座右铭,支撑我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刘妈妈说过‘你将来一定能当个好商人’,这句话我一直记着。”高旭笑着说,眼神里透着超越年龄的沉稳。

“他的心态和三观,比成绩更难得。”刘玉敏这样评价。9年来的温暖陪伴,到如今57位仁爱妈妈和爱心人士捐助的10116元善款,持续的帮扶与不离不弃的爱心,让这个命运多舛的男孩变得坚韧、独立而自强。
“上大学后,我要努力多学技术、多掌握本领,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帮助更多人。”谈及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高旭充满期待。

一堂特殊的“成长课”
当天的相聚,更像一场温暖的“家庭聚会”。高旭小学时的班主任白洋老师来到现场——她是仁爱妈妈卢美云的女儿。师生二人激动地紧紧相拥。接过录取通知书,白洋欣喜道:“你太有出息啦!”高旭有些腼腆:“老师,我那会儿淘气,没少给您惹麻烦。您却从不介意,还给我剪指甲、系鞋带……”温馨的往事,打动了在场每一个人。身为护士的仁爱妈妈张玉珍,则从专业前景到学业规划细细叮嘱高旭:“假肢矫形是朝阳行业,既要懂技术,更要怀仁心。既然选择这条路,就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中午,高旭为大家露了一手厨艺,屋子里香气四溢。饭桌上,仁爱妈妈们像叮嘱自家孩子般,从宿舍生活聊到职业发展,关怀备至。“我会认认真真走好每一步。”席间,高旭多次起身为班主任和妈妈们夹菜。

9年帮扶路,从物质支持到精神陪伴,这个夏天,高旭带着满屋的温情踏上新征程,而双向奔赴的爱,仍在续写着新的篇章。
2014年,内蒙古红十字仁爱妈妈志愿服务工作队成立。过去11年,这些“仁爱妈妈”共帮扶百余名像高旭一样的困境、单亲、失依儿童走出困境,成人成才。文·摄影/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王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