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乌兰察布

集宁近郊游添新景:花海露营点亮乡村振兴新图景

  盛夏时节,在集宁区近郊的马莲渠乡师家村,油菜花海与青山相映成趣,林荫间的露营地炊烟袅袅。这片曾以传统农耕为主的村庄,如今因文旅融合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乡村振兴写下鲜活的注脚。

  林荫深处,一顶顶帐篷错落分布在树荫下,游客或捧着书静静品读,或靠在帐篷边闭目养神,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更显周遭的宁静。不远处溪水潺潺,水流撞击鹅卵石的声音是天然的白噪声,孩子们在这里放慢了追逐的脚步,蹲在溪边观察水里的小鱼,用树叶折成小船放进溪中,看着它慢悠悠漂向远方……

  “平日里工作节奏快,来这儿躺着看云卷云舒,听风声水声,感受乡村慢生活。”游客李金宝一家乐在其中,这趟近郊之旅,让李金宝找回了久违的松弛感。

  师家村的这份静谧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乡村文旅发展精心守护的成果。几户村民将自家土地改造成露营场地,在规整场地的同时,保留了原生树木。“咱搞旅游不能破坏好环境,得让来这儿的游客能安安静静享受自然。”村民赵艳说,如今师家村的露营地凭着这份“闹中取静”的特色,成了不少游客的首选。

  村民赵艳一边向游客递上现摘的蔬果,一边算起了增收账:“以前守着庄稼地过日子,哪想过家门口能变成‘聚宝盆’。把土地改造成露营区后,年收入比单纯务农涨了好几倍。”

  随着露营地的走红,游客数量日益增多,村民们也纷纷把握商机,在村子里开起了民宿。其中,“沐隐”民宿颇具特色,与周边现代风格、民族特色的民宿不同,它另辟蹊径走差异化路子,不搞华丽包装,还原最本真的乡村生活,让游客找到儿时记忆。

  “远悦近来”的乡村文旅效应持续凸显,借此东风,师家村积极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用于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村里民宿产业的升级改造提供了关键支撑。如今,“沐隐”民宿拥有20间精品客房,可容纳50人入住,特色餐饮、网红打卡点、儿童游乐区等设施一应俱全。

  “我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激活内生动力。村‘两委’以闲置集体资产为突破口,通过招引创业力量打造民宿、露营地等项目,既保留了村落原生肌理,又赋予其‘暂避喧嚣、回归本真’的时代内涵,精准契合了都市群体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师家村驻村第一书记黄一玻说。

  师家村的蜕变正是集宁区近郊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集宁区持续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以乡村为依托,逐步探索出一条特色近郊文旅发展之路,支持村民创办农家乐、休闲农庄、烧烤露营地等,同时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丰富近郊旅游多样性,让广大游客在乡村旅游中更好地感受生态之美、文化之美、生活之美。

  黄一玻表示,下一步,师家村将持续深化农文旅融合路径。一方面,聚焦“精”与“特”,升级民宿集群与露营产业配套,完善餐饮、研学、农产品展销等服务功能,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体系;另一方面,立足“稳”与“久”,通过技能培训持续提升村民服务能力,以规范化管理保障业态品质,让“绿水青山”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构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李璟  张家欣)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