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大河壮阔 亮丽北疆 | 葵花向阳开 乡村奔富康

  连片的向日葵列阵而立,硕大的花盘迎着阳光轻轻摇曳。初秋的黄河“几字弯”岸边的同联村,正浸在一片金色的海洋里。8月21日,“大河壮阔 亮丽北疆”全国党媒走近母亲河大型全媒体传播活动媒体团,循着这片金色,走进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隆兴昌镇同联村。

  五原县隆兴昌镇同联村向日葵种植基地。郭成 摄

  五原县位于北纬41度农产品种植黄金纬度带,得天独厚的光照、水土和气候资源,为向日葵生长提供了天然优势,颗粒饱满、品质优良的葵花籽,深受消费者青睐。

  “我今年种了100亩葵花,你瞧这长势多喜人!今年肯定能有个好收成。”同联村村民刘宏亮望着自家的葵花田,脸上满满的笑意。

  媒体团采访五原县农业和科技局副局长蔺宏峰。郭成 摄

  近年来,五原县通过整合优势资源,集聚各类要素,形成了集种子研发、基地种植、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外贸出口、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目前,全县有葵花籽仁加工、种子研发龙头企业26家,建成全国首家向日葵技术研究院和全国最大的葵花种子交易市场,自主研制优质食葵品种23个。

  媒体团成员抚摸向日葵。郭成 摄

  “葵花是五原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全县年种植向日葵120万亩左右,产量约5.2亿斤,占全国总量10%以上。”五原县农业和科技局副局长蔺宏峰说。

  “这么大的向日葵我还是头一次见。”郭成 摄

  媒体团成员自拍留念。郭成 摄

  2016年,“五原向日葵”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2023年,“中国葵花之乡”称号申报成功;2024年,成功承办2024年世界向日葵大会……葵花产业成为了五原县的一张“金色名片”。(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刘艳 郭丽娜)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