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伦旗的晨曦刚漫过双拥街消防救援站的训练场,32岁的特勤班班长孙晓光已带着队员完成了5公里负重越野。汗水浸透的“火焰蓝”制服下,是14年消防生涯刻下的坚韧。从18岁入伍时的青涩新兵,到2500余次救援行动中的“逆行者”,这位年轻的消防硬汉,用热血与担当诠释着青春炽热的模样。
2009年的新兵连,队列里最瘦小的孙晓光经常被班长点名。“消防兵的青春,得在器材库里焐热。”班长的话像颗种子落进孙晓光心里。别人休息时,他抱着器材手册在库房蹲到深夜,把水带接口的螺纹数、液压剪的承重极限抄在手腕上,连吃饭时都在默念参数。两个月后考核,他蒙眼能拆装13种救援装备,连10公斤重的分水器都能精准报出生产日期。
这份坚韧,在洪水烈火中一次次闪光。2011年巴林右旗遭遇特大洪灾,齐腰深的洪水漫过商铺窗台,孙晓光的胶鞋被破损货架划破,10厘米长的伤口在洪水中泡得发白,他咬着牙把老人背到二楼,脚踝的血混着泥水往下淌,他却说“没事”。当6个小时的救援结束,他的迷彩裤与伤口粘在一起,脱下来时血浸透了布料。那年20岁的他在青春里写满“不退”二字。
3年后的化工爆炸现场,烈焰把空气烤得扭曲。孙晓光和战友孙建国抱着水枪,在距罐体10米处筑起水墙。3小时苦战后,二次爆炸的气浪将他掀翻,脸上的皮肤随油污一起脱落。他挣扎着爬到昏迷的孙建国身边,用带血的手拖拽战友,直到把人推出火海,自己却被烈火吞噬。躺在病床上的一个月,他望着手臂上增生的疤痕笑着说:“这是青春的勋章。”
脱下战斗服,孙晓光的青春在另一片战场绽放。他的手机里存着30多个社区微信群,每天更新消防安全提示;走进学校,他为孩子们讲述救援故事;在养老院,他耐心教老人使用灭火器……在他的带动下,火焰蓝志愿服务队日渐壮大。“孙班长总说,青春的价值,不在于救了多少人,而在于让多少人学会自救。”库伦旗火焰蓝志愿服务队队员王磊说。
多年的辛勤付出和英勇表现,让孙晓光收获了诸多荣誉。他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先后荣获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优秀共产党员、最美消防员、自治区爱岗敬业道德模范、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北疆草原亮丽消防兵”“自治区模范退役军人”等荣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的高度肯定,更是对他所代表的消防精神的褒扬。“荣誉是过去式,青春要永远在路上。”孙晓光说。(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于欣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