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2025中国文旅博览会成了内蒙古“种草现场”

  内蒙古馆。

  “乡见之美”AR乡村虚拟旅游区排队等候,烧麦毛绒手办“秒空”,白桦汁被成箱买走……9月13日,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继续举行。正逢周末,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人头攒动,极富地域特色的内蒙古馆变成了大型“种草现场”。

  在“歌游内蒙古”展区,6米高的LED屏“活”了起来,流动的光影将祖国北疆的辽阔壮美一一呈现,来自内蒙古艺术剧院和呼伦贝尔艺术剧院的演员们不辞辛苦,用一首接一首的歌曲吸引现场观众走进这里。

  “观众们很爱听内蒙古的歌曲,我们唱得也起劲,希望更多人循着歌声走进内蒙古。”内蒙古艺术剧院的歌唱演员杜古尔·欧登高娃说。

  与欢快的歌舞相比,“乡见之美”AR乡村虚拟旅游区呈现的是另一种热闹,把平板电脑对准展台上任意物体,拉近放大,物体的所有信息就会呈现在电脑上,这就是“乡见之美”AR乡村虚拟旅游产品的好玩之处。

  “乡见之美”AR乡村虚拟旅游产品体验区。

  “游客在虚拟世界种下‘草’,就可能会在现实世界里奔赴。”该项目团队成员之一,内蒙古师范大学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讲师朱家兴说,“‘乡见之美’致力于为呼伦贝尔的文化旅游发展提供服务,那里是中国草原森林旅游目的地之一。我们深入探寻鄂温克、鄂伦春以及巴尔虎部落中,诸如冬捕、狩猎、撮罗子营造、走敖特尔、蒙古包搭建、桦皮船制造等传统生产民俗景观背后的故事。同时,引入AR增强技术,打造虚拟旅游产品。当游客使用手机、IPAD扫描实体艺术雕塑时,数字虚拟景观将呈现于眼前,实现AR场景复原、虚拟叙事与虚拟人物对话等功能,这些虚拟内容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可以将传统的陈列模式转变为‘可移动虚拟博物馆’,创新了乡村旅游的体验新方式。”

  朱家兴说:“我们这次想借展会的行业影响力,展现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研发实力与成果,从而挖掘跨界合作的可能性,寻找潜在合作伙伴。”

  科技为文旅融合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众多“老手艺”也借助此次文旅博览会圈粉“Z世代”。在内蒙古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扎鲁特版画就是如此。

  扎鲁特版画。

  扎鲁特旗文联工作人员其力木格说:“扎鲁特版画主要取材当地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我们这次来到这里,除了展示外,也邀请游客体验制作版画。”

  开幕两天来,扎鲁特版画展台前总是围绕着不少观众,他们一边看一边了解通辽地区的民俗风情,兴之所至还要购买一幅,回去慢慢欣赏。

  听着内蒙古的歌曲、看着扎鲁特版画、品尝“内蒙古味道”美食……金秋时节,内蒙古在武汉凭实力“出圈”出彩。武汉市民袁亚玲说:“我还没有去过内蒙古,但是我很向往那里,今天在内蒙古馆里看到好多新奇的东西,我们要把去内蒙古的日程提前。”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冯雪玉 王磊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