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检察监督助力救护跑赢“黄金4分钟”

  呼和浩特市某文化馆已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呼和浩特市某体育场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可以正常使用了……近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检察院再次对辖区公共场所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情况开展“回头看”时,确认相关单位的整改效果已经达到了配备标准。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便携式急救设备,被誉为“救命神器”。其配置是否规范、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今年3月,新城区人民检察院开展检察工作时,发现辖区的体育场、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场所的9处点位,存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未配置、安装不合规、管理维护不到位等问题。这些公共场所经常举办文体等活动,人流密集,急救设备缺失可能会让公众生命安全存在风险,一旦发生突发意外情况,极易错过“黄金4分钟”最佳抢救时间。针对发现的问题,该院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增加并规范配置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同时加强宣传培训,提升公众对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认知和使用能力。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部门立即对辖区公共场所配置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情况开展了全面摸底排查,建立了规范的管理台账,明确了安装数量、位置及管理单位;对公共场所的通道杂物进行了清理,在各主要出入口配置了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确保300米辐射直径覆盖全场。

  目前,相关部门已在辖区机关、学校、社区、医疗机构、体育场等场所配置了24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制定了逐年递增的配置计划;联合新城区红十字会开展了多场应急救护技能培训,累计培训6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公共场所工作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郝佳丽)

  ​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